2019年1月5日 星期六

第十六節 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 (1.8.16)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一冊】                  【後一篇】>

第一冊 上古時代 (由上古時代至秦的統一)

第八章 春秋時代的五霸

第十六節 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 (1.8.16)

       自弭兵大會後,晉楚爭霸的戰爭,總算暫時獲得平息。但楚國向東方的開拓,則從未停止;雖然對外開展了土地,只因內政不修,陰謀篡弒的事時有發生,且君主大都奢侈荒淫,如靈王喜歡女人細腰,而使得楚國的女人都束緊腰肢不敢多食,又起造章華臺,以致民力凋敝,楚國的勢力,從此也就减退了。

      卻說楚靈王因好奢侈,又窮兵黷武,不惜民力,國內大亂被殺,其弟棄疾篡位,是為平王 。有楚大夫費無極因善於逢迎,甚得平王寵信,而為楚世子所不滿。費無極因恐世子建將來即位,對自己不利,所以在平王面前經常說世子建的壞話。又將世子建所聘的秦女孟嬴 (或稱伯嬴),慫恿平王私納為妾,而以陪嫁的齊女,冒充秦女嫁給世子為妻。平王本是好色之徒,當然言聽計從,做出這種違反人倫的事!後來秦女生有一子,取名為,平王為討好秦女,曾答應秦女將來立為世子,死後並傳位於。但已立建為世子,於是便有意將他廢去。
      那時世子已奉派領兵鎮守城父,且有大師伍奢相輔。於是先召伍奢返朝,將其囚禁。再派兵去殺世子。世子了這個消息,便逃奔到宋國去了。因為伍奢尚有二子伍尚伍員在外,平王恐其作亂,便逼着伍奢親筆寫信叫他的兩個兒子返朝。伍尚雖知回朝覆命難得活命,以父命難違,欣然就道。其弟伍員,别號子胥,有萬夫不當之勇,且素有大志,深知父親所寫的信,是不得已情況下寫的,就是遵守父命回朝,也難得挽救父親的性命;於是與兄伍尚相約:「兄既以殉父為孝,而弟則以復仇為孝。」隨後便逃奔宋國去投世子建。果然伍尚回朝,與父伍奢同時被殺。平王伍子胥已逃,便懸重賞繪圖形捉拿伍子胥,並令各關口嚴密盤查來往人等;又遣使通知各國諸侯,不得收容逆臣伍子胥。

      卻說伍子胥逃往宋國途中,遇見故友申包胥出使返國,彼此互訴別後情形。子胥說:「父兄在朝被殺,我今逃亡在外。誓必向別國借兵,滅亡楚國。替父兄報仇!」申包胥說:「我贊同你借兵滅楚,那就不忠了。若是我不要你報仇,那又使你不孝了。現在我本著朋友的交誼,你的計劃我不向人洩漏。如果你能滅亡楚國,則我必定要恢復楚國;你能夠危害楚國,我定要安定楚國,你我各自實行自己的懷抱吧!」於是與子胥拜別。

      子胥逃到宋國,與楚世子相見,彼此抱頭痛哭。後來聽說楚國正興兵攻宋,便又隨世子建逃奔到鄭國。鄭國雖同情他倆的遭遇,但以國力不足,勸其求助於晉國。於是世子便親往晉國求助。但晉國則要世子建助晉滅鄭,然後才肯借兵鬪楚。世子建欣然答應了,將這個陰謀告訴伍子胥。子胥苦勸不聽。不久消息洩漏了,世子建被鄭所殺。子胥便帶了世子建的兒子公子,晝伏夜行,逃往吳國

      走到吳楚交界的地方,名叫昭關 (在今安徽合肥東,含山縣大小峴之間,為合肥通往南京要道),楚國派有大將領兵防守,並且將子胥的畫相,懸在城門上,盤查甚嚴,無法混出關口。相傳子胥正在樹林中休息徘徊不敢前進的時候,忽有一個老者扶杖進入林中,看到子胥,很驚奇的向前見禮說:「你莫非就是伍子胥麼?」子胥也很吃驚的回答:「老丈問這個做什麼?」老者自我介紹的說:「我是名醫扁鵲的弟子東皋公,從幼學習醫術,曾周游列國行醫濟世,現在年紀老了,隱居於此。數日前因昭關守將害病,請我去治療,曾經看到關上掛的圖形,與你相似,所以動問。但你不必害怕隱諱,我家就住在山後,請到寒舍一坐,有話可以好好相量。」子胥覺得這個老者不是平凡的人,便和公子一同來到東皋公的家;雖是竹籬茅舍,倒還清雅。子胥自稱:「確係逃亡到此,準備投奔吳國。因無計逃出昭關,萬望保守秘密成全。」說完,倒身下拜,并介紹公子與其相見,同時敘述逃亡經過情形。東皋公說:「我只有濟人之心,決沒有害人的道理;此地偏僻,決沒有人知道,請你放心住在這裡,等想到萬全的方法,再設法使你混出昭關。」
      子胥甚是感激;不覺一住七天,并不見東皋公說起過關之事。子胥甚是焦急,便向東皋公說:「我有大仇在身,真是度日如年!不知先生可有萬全過關的方法否?」東皋公說:「我已有很好的過關方法,但等一人尚未來!」子胥將信將疑,心憂如焚,坐立不安,在室中走來走去,一晚沒有睡覺,不覺東方已白。只見東皋公扣門而入,見了子胥,大驚的說:「怎麼在一夜之間,鬢髮都白了呢?莫不是憂愁過度的原故吧!」子胥用手托鬚一看,果然變白,不覺失聲痛哭說:「天哪!大仇未報,鬢髮都白了,怎麼辦啊?」東皋公安慰說:「你不要悲傷,這正是你的好預兆哩!」子胥問道:「為什麼是好預兆呢?」東皋公說:「你的相貌很雄偉,最容易辨識,現在鬚髮都白了,一時難以辨識;同時我的朋友昨晚已到,現在可以說過關的方法已經成功了!」子胥問說:「是甚麼方法?」東皋公說:「我有一個朋友叫做皇甫訥,相貌與你相似,我叫他裝扮成你的模樣;你卻另行化妝。我讓他先過關,等守關的人將他捉住了,你便可趁紛亂的時候混出關去!」子胥問說:「此計甚妙,只是累及你的好友,心中很是不安!」東皋公說:「這個沒有關係,我自有解救他的辦法,他是一個慷慨之士,我已向他說過了,他很願意,你不必擔心!」於是便引子胥皇甫訥相見,子胥見皇甫訥長的果然有幾分與自已相像,便拜謝解救之恩。
      等到晚上,便各換裝。皇甫訥穿上子胥的服裝,子胥卻扮成僕人模樣;公子則扮成一副鄉村小孩的模樣,一齊趕到關上,天色已經黎明,正值開關。凡出關的人,都要核對圖形,詳加盤問。 皇甫訥走在前面,守關的士兵看了,果然把他認作伍子胥,便把他鎖起來。皇甫訥也支吾以對,裝著驚惶的樣子。一時哄傳拿到要犯,許多人都圍攏來看,守關的士兵見要犯已經就擒,其餘的人便不甚注意了!而且子胥裝扮不同,鬚髮已白,更不惹人注意了。子胥便同公子趁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從群眾混出關去了。

      卻說守關士兵將皇甫訥押到守關主將那裡,皇甫訥開始辯稱;「我不是伍子胥!」守關主將見皇甫訥形像雖似,但二眼無神,說話聲音細小。而子胥係雙目如電,聲若洪鐘。暗想:難道是逃難在外,飽經風霜所致?心中疑惑不定,真假莫辨,便叫暫時收押。忽報東皋公求見,守關主將便即傳見。東皋公進入,向其祝賀說:「老漢正欲出關東遊,聽說將軍捉到伍子胥,特來向將軍祝賀!」守關主將說:「所捉到的犯人,還沒有承認呢!」東皋公說:「將軍在朝時難道說沒有見過伍子胥嗎?」守關主將說:「此人面貌身材雖像,但說話聲音及一雙眼睛又不像。大約是因為逃亡憔悴的原故吧?」東皋公說:「過去我在都城,曾與伍子胥有一面之緣,讓我看看如何?」守關主將便吩咐將犯人押來。皇甫訥見了東皋公便大聲說:「好呀!你約我出關去遊歷,又不早一點來,害得我受辱,人家把我當作逃犯哩!」東皋公忙向守關主將說:「將軍弄錯了!這是我的好友皇甫訥。我倆相約出關東遊,現在過關文牒在此。請將軍驗明釋放。」說完便在身上掏出文牒。守關主將看了,很覺慚愧;一面親解其鎖鍊,一面向二人道歉賠罪,又叫兵士備酒,替二人壓驚。并送了些金帛,給二人作東遊的路費。二人稱謝出關去了。於是又吩咐兵卒,仍要嚴加盤詰防守。

      卻說子胥混出關來,甚是高興,真如出籠的鳥兒,同公子急忙向前奔走,不覺已到鄂渚,前面一條大江,無船可渡,深恐後有追兵,恨不得飛過江去。正在焦急的時候,忽見蘆葦中繫著一隻小漁船,船上坐着一個老漁翁。於是沿江走到蘆葦邊,大聲叫說:「老丈!請渡我倆過江。」漁翁見二人面貌不俗,知非尋常人,不但答應渡他們過江,而且見他們面有飢色,便在艙中取出飯菜,給他二人充飢,同時詢問他倆的姓名,子胥只得將自己逃亡情形實告。漁翁聽了,立刻發出了同情的嘆息。子胥在危難中,受人厚惠,心感不安,在上岸時解下身佩的寶劍,遞給漁翁說:「 這是我祖傳的寶劍,價值百金,特以此相謝。」漁翁笑着說:「我不貪萬金之賞,難道說我要貪圖你這價值百金的寶劍嗎?寶劍是遠行人防身必要的東西,但對我一無所用。你還是自己帶着吧!」子胥見漁翁不肯受劍,便請教漁翁的姓名,以圖日後報答。漁翁很生氣的說:「我以你含冤負屈,所以才渡你過江。你現在以報恩來誘我,這不是大丈夫所應有的!」子胥說:「老丈雖然不望我報答,但我心裡怎麼能安呢?」漁翁說:「今日我們相逢,在你來說逃避楚難;在我來說是縱放楚犯,要什麼姓名呢?況且我在江中駕船,過的是流浪生活,雖有姓名,又怎麼去尋找呢?如果萬一能相逢,我叫你『蘆中人』,你叫我『漁丈人』好了。」子胥只得拜謝而別。傳說現在武昌東北通准門外,有「解劍亭」,就是伍子胥解劍贈漁夫的地方哩!

      又傳說伍子胥逃到溧陽地方,二人肚子十分飢餓,見一個女子在溪邊浣紗,籃中尚有剩飯,便向之乞討。那女子見子胥相貌奇偉,不像個討飯的人,便不避男女嫌疑,將籃中飯給二人吃了。子胥臨行時,對那女子稱謝說:「蒙你活命之恩,終身感激;但我是一個逃亡的人,倘若遇見他人,千萬請你不要說出才好。」那女子聽了很嘆息的說:「唉!我侍奉年老的寡母,到三十歲還沒有出嫁,想不到贈飯給你們吃,而與男子交談,實在是敗壞了我的名節哩!還有什麼臉面做人呢?你們趕快走開罷!」說罷便抱了一塊石頭,投水而死。子胥見那女子投水,感傷不已;并發誓十年後千金報德。此事雖近虛妄,但傳說已深入民間,姑妄存之,以資談助。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一冊】                  【後一篇】>


原書照片如下:
↑ 第十六節 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 (1.8.16) - (1)
↑ 第十六節 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 (1.8.16) - (2)
↑ 第十六節 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 (1.8.16) - (3)
↑ 第十六節 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 (1.8.16) - (4)
↑ 第十六節 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 (1.8.16) - (5)
↑ 第十六節 伍子胥過昭關的故事 (1.8.16) - (6)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一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