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7日 星期四

第二節 昭帝年輕辨奸偽 (3.2.2)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三冊】                  【後一篇】>

第三冊 中古時代(續) (由文景之治至王莽篡漢)

第二章 西漢昭宣的承平時代

第二節 昭帝年輕辨奸偽 (3.2.2)

      却說霍光採納諫議大夫杜延年的建議,重修文帝遺政;示民儉約寬和,并令郡國訪問民間疾苦;且舉賢良文學,使陳國家利弊;又撤銷鹽鐵酒榷(ㄑㄩㄝˋ專賣)均輸官,輕徭薄賦,使民休息。百姓咸慶承平,惟御史大夫桑弘羊還要堅持原議,維持鹽鐵酒榷均輸;說是安邊足用。霍光不聽。因撤銷鹽鐵酒榷均輸官,桑弘羊子弟等多致失職;意欲另外安置,又被霍光掣肘。因此常懷怨望。上官桀父子和蓋長公主都為了丁外人未能封侯,全係霍光掣肘,因此數人便結成一黨;又與燕王旦勾結,串通一氣。內有蓋長公主內援,一心要除去霍光洩恨。

      會值霍光出赴廣明校閱羽林軍。上官桀桑弘羊密商,假借燕王旦名義,上書彈劾霍光;無非說:「霍光專權自恣,此次校閱羽林軍,圖謀不軌,請求入宮宿衛,以防不測!」云云。那時昭帝十四歲,接了表章,見是燕王旦署名,看了又看,想了多時,便將表章擱置。上官桀等了半天,不見表章批下,不得已入宫去探問,昭帝只是笑而不答。第二天,霍光入宮,聽說燕王旦有書彈劾,不免有些恐懼,便往殿西畫室坐待消息。少頃,昭帝臨朝,左顧右盼,不見霍光,便問說:「大將軍何在?」上官桀應聲道:「大將軍被燕王彈劾,故不敢入。」昭帝命左右召入霍光。霍光入殿,免冠匍伏謝罪。昭帝面論說:「大將軍儘可載冠,朕知將軍沒有罪!」霍光且驚且喜,抬頭問道:「陛下如何知臣無罪?」昭帝說:「將軍至廣明校閱,往返不到十天。燕王遠居北方地,怎能知道呀?且將軍若有異謀,何必需用校尉?這明明有人謀害將軍,假造此書。朕年紀雖輕,當不致如此受他的愚弄哩!」一班文武百官聽了,無不佩服昭帝年少英明。昭帝又命將上書人拏究。上書人是上官桀桑弘羊差遣的,怎能交出呢?只好進白昭帝說:「此乃小事,何必追究?」昭帝不允,仍嚴詔捉拏;且覺得上官桀心術不正,與他疏遠,只是親信霍光

      上官桀憂恨交迫,便想出一條毒計;竟擬先殺害霍光,然後廢了昭帝;并再把燕王誘入刺殺,以便篡位。暗中與蓋長公主商議,只說殺害霍光,廢了昭帝,迎立燕王旦。誰知蓋長公主竟同意此逆謀。由蓋長公主設宴邀請霍光,伏兵行刺;一面通知燕王旦預備入都。誰知這個逆謀竟被蓋長公主的舍人覺察。這舍人就是燕倉的兒子。燕倉告知搜粟都尉楊敞楊敞再告知諫議大夫杜延年杜延年便向霍光告發。霍光立即入奏昭帝。於是密令丞相田千秋速捕逆黨:先將上官桀父子分別誘入相府,傳詔斬首;再往捕御史大夫桑弘羊,不消說也做了刀下之鬼。蓋長公主聞變自殺。丁外人也被捕誅。所有上官桀等黨羽,也一併被捕斬首。燕王旦至此也只好自縊一死了之。上官皇后,因未通謀,且係霍光外孫女,因得免議。這場謀逆案,總算在有驚無險中結束。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三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二節 昭帝年輕辨奸偽 (3.2.2) - (1)
↑ 第二節 昭帝年輕辨奸偽 (3.2.2) - (2)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三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