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6日 星期三

第八節 出使西域的張騫 (3.1.8)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三冊】                  【後一篇】>

第三冊 中古時代(續) (由文景之治至王莽篡漢)

第一章 開邊拓土的漢武帝

第八節 出使西域的張騫 (3.1.8)

       却說張騫漢中人,建元年間入都充任一個小小的郎宫。那時適有匈奴人降漢,報稱匈奴新破月氏(ㄖㄡˋ ㄓ),月氏餘眾西逃,常欲報仇,只恨無人相助云云。武帝正欲北伐匈奴,便欲西結月氏,夾擊匈奴。但月氏向居西方,與漢不通音問,必須派一精明強幹的使節,方可前往;於是下詔求才,充當西使。張騫大胆應徵。乃派胡人堂邑父為嚮導,率領隨從百餘人由隴西出發。但欲西往月氏,必須經過匈奴屬地,只好悄悄率眾冒險偷渡。走了數日,偏被匈奴巡騎發現,全部被俘。但匈奴也不敢擅殺漢使,只是加意管束。

      轉眼之問,被羈留十多年張騫己娶得胡婦,并生有一子。匈奴對他的管束放鬆了,張騫遂得與堂邑父伺隙西逃,奔入大宛國。大宛在月氏的北面,地產良馬,又多葡萄苜蓿。大宛國王聽說是漢使,不敢留難,且盛情款待,并派通譯使張騫等通過康居國再達月氏。那時月氏已西入大夏佔有全土,更建一大月氏國,地勢肥沃,物產豐富,已把向匈奴報仇的思想淡薄了。張騫入見月氏國王,談論沒有結果;不覺住了年餘,始終不得要領,只好辭歸。歸途復經匈奴境內,又被匈奴兵拘去。幸張騫在匈奴居住有年,待人寬和,故得不死。不久匈奴王叔侄爭位,國內紛亂,張騫故得私帶妻子連同堂邑父逃歸 。武帝嘉賞出使之功,授為大中大夫;號堂邑父奉使君。後來衛青定襄出擊匈奴, 即得力於張騫熟悉胡地。積功封張騫博望侯

      張騫大夏時,曾見有地的物品,在市上出售;問月氏國民,謂自身毒國運來。且身毒風俗,與大夏相似,人民喜乘象作戰,因此猜想身毒蜀地不遠。由此可見他的精明和關心事物了。於是又向武帝建議,出使大夏北行必經匈奴,不如從西行,較為便利。武帝依議,便令張騫持節赴,至犍為郡分遣王然于伯始昌呂越分四路出發。原來西夷部落,本來歸順漢朝,後因內外不通,又多反叛。此次漢使假道,因雜居夷種,毫無紀律,只知殺掠,漢使所資財物,多被奪去,不得已改趨滇越滇王對漢使尚善意款待,并答應代為覓道。嗣探得為昆明所阻作梗,無法疏通。張騫只好還報武帝,武帝聽了大怒,意欲往討,特在上林整通一池,說為昆明池,使士卒練習水戰,準備西征呢!

      却說匈奴的西方有一烏孫國,向為匈奴屬國。因烏孫王曾被月氏所殺,故後來烏孫新王借得匈奴兵,將月氏擊走大夏,改建大月氏國,烏孫王便佔其地,國勢日強,不願再事匈奴。 且匈奴經衛霍兩軍數次擊敗,勢力遠不如前。不但烏孫國已生心,就是西域一帶,前奉匈奴為共主,至此亦形解體,各懷異心了。

      武帝得了這個情報,又欲打通西域,便封騫為中郎將,令他西行出使。張騫建議厚賂(ㄌㄨ ˋ)烏孫王,便居前渾邪王故地,以斷匈奴右臂,并與和親,則烏孫以西大夏等國,亦必望風歸順,盡為外臣了。武帝依議,原遣金帛賚往烏孫國。烏孫國內分三部,且烏孫王年老,無法統治,惶惑不安。張騫等了數日,尚無結果,於是又別遣副使,分往大宛大夏月氏康居等國,傳諭漢朝的威德。各副使尚未回報覆命,烏孫王却遣張騫返國;并特派使相送,同時遣良馬數十匹, 作為酬儀。武帝見了倒也喜悦,遂優待番使;拜張騫大行張騫受任年餘,竟致病逝;又過了一年,由張騫所分遣的副使,才陸續返國,各國亦派使隨來。從此漢始與西域交通。漢復再三遣使西出宣論,但各國只知博望侯張騫,不知他人;各使亦諱言張騫已死,但說是由張騫所使。後人雖盛傳張騫鑿通西域孔通,其實這是一種誤傳。但張騫交通西域的功勞,却是不可埋滅的呢!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三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八節 出使西域的張騫 (3.1.8) - (1)
↑ 第八節 出使西域的張騫 (3.1.8) - (2)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三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