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8日 星期五

第四節 行廢立宣帝繼位 (3.2.4)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三冊】                  【後一篇】>

第三冊 中古時代(續) (由文景之治至王莽篡漢)

第二章 西漢昭宣的承平時代

第四節 行廢立宣帝繼位 (3.2.4)

     却說五鳳四年昭帝十八歲提早舉行冠禮,當然也少不得有一番慶賀。至五鳳七年元且改元始平元年,下詔減口賦錢十分之三,可謂天下承平,萬民稱慶了。

      誰知天有不測之風雲,始平元年夏四月,昭帝忽得了一種絕症醫治罔效,竟至駕崩。死時年僅二十一歲計在位十三年改元三次。那時上官皇后只有十五歲,沒有生育。就是幾個妃嬪,也沒有生男育女。自大將軍霍光以下,都感繼立無人,頗費周章。有言昭帝無子,只好再立武帝的親子;現尚有廣陵王,為武帝親子,可以繼立。惟霍光不以為然,尤其以兄繼弟, 於理不合。且武帝不立長而立幼,可見廣陵王不合承統。想來想去,莫如昌邑王,係武帝的孫兒。雖非正后支派,但武帝兩后,陳后被廢,衛后自殺,等於沒有皇后;武帝駕崩的時候,曾將李夫人配享。李夫人是昌邑王的親祖母。且以姪承权,更好作為繼子。遂以上官皇后的懿旨,派使迎昌邑王賀入都主喪。

     昌邑王五歲嗣封,居國十多年,是一個花花的王孫公子。平時專喜游獵,狂縱無度,但與驕奴宰夫,狎尼為樂,臣屬苦諫不聽。此次聽說長安派使迎其入都主喪,嗣繼皇位,高興狂跳起來,立即飭屬匆匆收拾行裝起程。使出生平馳聘特技,一口氣跑了一百三十多里;已到定陶,回顧從行諸人,都已落後未來,只好停足入驛館等候。至傍晚始趕到三百多人。因馬力不足,沿途倒斃者很多。一時無法找到良馬補足,只好將一部從人遣歸。第二天到了濟陽,賀却要買長鳴雞和積竹杖,因此二物是濟陽著名土產。及抵達弘農,見途中很多美婦人,很是羡慕,便暗派大奴去物色。大奴善奉了主命,只要見到有姿色的婦女,便強行拉入車中,送入驛館,供賀淫樂。事為朝使知悉,便將大奴善正法,將搶來婦女釋放回家。賀自知不法,也不便干預。將至都門,從人向賀說:「依禮奔喪入都,望見都門,就應舉哀。」賀託詞喉痛,不能哭泣;不但没有愁容,臉上只有喜色;直到靈帳,從人再為指示,始下輿伏地假號。由上官皇后下諭,立賀為皇太子,擇吉登基。自入宮至即位,總算沒有什麼失儀。尊上官皇后為皇太后,昭帝奉葬平陵,廟號孝昭皇帝

      既登位,將隨來吏屬,都任為內臣,每日裏與他們游狎。見有美麗宮女,便召入陪酒侍寢。將樂府樂器盡行取出,鼓吹不休,把宮中鬧得一蹋糊塗。大將軍霍光見賀荒淫無道,深以為憂,便獨與大司農田延年商討。田延年說:「將軍為國家柱石,既知嗣主不配為君,何不奏明太后,更選賢能?」霍光說:「古來有此事情麼?」田延年說:「商伊尹為相,曾放太甲桐宮,後世稱為聖人。今將軍能行此事,不是漢之伊尹麼?」於是霍光便秘密與各大臣計議,擬定奏犢,召集丞相御史列侯等在未央宮集議。霍光首先發言說:「昌邑王行迹昏淫,恐危社稷,如何是好呢?」百官莫敢發言。後見霍光志行廢立,莫敢不從。於是都起座叩首說:「宗社人民,繫諸將軍;唯大將軍主張,無不遵教。」霍光便令群臣起來,取出奏議,由丞相楊敞領銜,依次署名;然後引眾至長樂宮,入奏上官太后,具陳昌邑王淫亂情形,不應嗣位。太后年僅十五歲,有什麼主張,唯霍光之言是聽,於是便依議廢了昌邑王,并削去王號,僅給食邑二千戶。所有由昌邑隨來群臣,除中尉王吉,郎中令龔遂,及賀師王式,因曾有諫章,得於免死外,其餘二百餘人,一併處斬。計昌邑王賀嗣位僅二十七日即被廢。此次霍光毅然舉行廢立,雖秉公無私,全為漢室,然在選立之初,事先未能考察,草率從事,亦難辭失察之咎哩!

     既廢去,朝廷無主,霍光只得暫時請太后主政。但太后究係女流,不便久親政務,由是不得不議立嗣君。會有光祿大夫丙吉上書:「略謂有武帝曾孫病已,係太子之孫,現年十八歲,通經術,躬行節儉,慈仁愛人,可嗣皇位。」霍光將書偏向群臣,群臣亦知病已有德,勸霍光迎立。於是復會同丞相楊敞等,奏明太后。上官太后雖名為內主,實則霍光主張,無不依從,當然准如所奏。當即派宗正劉德備車往迎,病已嗣位,是為宣帝。但這位嫡派的皇曾孫, 却有一段辛酸的故事哩!

      原來太子曾納女為良娣(係東宮姬妾,位居妃下),生一子名,號為史皇孫史皇孫王夫人生子病已,號皇曾孫。太子因巫蠱案被迫起兵,兵敗在泉鳩里,自縊身亡;史良娣史皇孫王夫人并皆遇害。獨病已尚在襁褓,由使女抱繫獄中。丙吉當時為廷尉監,奉命查獄,看到這個呱呱的嬰兒,却很可憐,遂在女犯中選了趙胡二婦,輪流乳養,每天必親自查驗 ,不令虐待,病已乃得保全。後來武帝養病五祚宮,聽術士說長安獄中有天子氣,因詔令長安各獄中無論長幼,一律處死。丙吉見詔使到來,閉門不納,但傳詔給詔使說:「天子以好生為大德,他人無辜,尚不可妄殺,何況獄中有皇曾孫呢!」詔使還報武帝。武帝倒也省悟,乃下詔書,所有獄中罪犯,一律免死。由於丙吉一言,活人無數,真是功德無量呢!皇曾孫已有數歲,常多疾病,丙吉多方延送診治,始得痊癒。因覺得常留獄中,終屬不妥,後來訪得病已尚有外祖母貞君,與子史恭,同居故鄉,便將病已送給他外祖母撫養。至武帝駕崩,有詔將曾孫病已收養宮中,於是病已乃復入都,歸掖庭令張賀看管。張賀前曾服待衛太子,追念前情,便格外照料,并令他入學。病已亦好學不倦,漸漸長成,有意將自己的女兒,配給病已為妻,因其弟張安世反對而作罷。有同事許廣漢,生有一女,名叫平君,已許歐陽氏子為妻,因未婚而歐陽氏子便己故,因此尚待字閨中。張賀衛太子案牽連被罹宮刑許廣漢則因上官桀案被處宮刑同罰在宮中服役。因同病相憐,彼此甚為相得。有一天彼此杯酒相邀,談及皇曾孫病已婚事,張賀有意作媒,將許女平君配給病已許廣漢滿口應承,因此病已便娶得許女為妻。夫妻甚是和好。此次由一個削籍的皇族平民,九死一生,居然身登大寶,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的呢!

      宣帝即位後,尊上官太后為太皇太后。只是尚未冊立皇后。群臣都擬奏立霍光幼女為皇后;就是上官太后也有這個意思。宣帝聽了這個消息,獨下詔訪求過去所佩帶的一把寶劍。所謂訪求故劍,就是不忘舊的意思。換句話說,暗示他已有結髮夫妻。群臣却也明白其中意思,遂請冊立許氏為皇后。宣帝既册立許氏為皇后,想援例封岳父許廣漢為侯。獨霍光以許廣漢曾受宮刑,不宜封侯。宣帝拗他不過只好作罷。由此也就種下以後的禍根哩!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三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四節 行廢立宣帝繼位 (3.2.4) - (1)
↑ 第四節 行廢立宣帝繼位 (3.2.4) - (2)
↑ 第四節 行廢立宣帝繼位 (3.2.4) - (3)
↑ 第四節 行廢立宣帝繼位 (3.2.4) - (4)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三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