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冊 中古時代(續) (由文景之治至王莽篡漢)
第一章 開邊拓土的漢武帝
第二節 姊弟同榮的衛青 (3.1.2)
却說武帝為太子的時候,已娶姑媽館陶公主的女兒阿嬌為妻,且自已得立為太子,他的姑媽從中協助的功勞也很大,現已尊為天子當然立阿嬌為皇后,尊館陶公主為竇太主*。因后加號,從母稱姓,所以尊為竇太主。又尊外祖母臧兒為平原君。就是臧兒改嫁田姓所生的二子田蚡、田勝,亦均封侯。母親王氏也就由皇后改尊為王太后了。
*館陶長公主(劉嫖)已由皇帝加了封號,跟從竇太后(竇漪防)的姓尊稱為竇太主。
武帝性喜讀書,雅好文學,即位後便頒下一道詔旨,命群臣舉薦賢良方正,直言正諫之士。於是有廣川董仲舒、菑川人公孫弘、會稽人嚴助等有名儒生百餘人被選入都。武帝親加策問,無非詢及帝王治道。其中董仲舒所呈一卷,詳論天人感應的道理,說得源源本本,甚獲武帝欣賞。武帝恐他言未盡意,復再三策問。仲舒詳加策對,就是世稱為「天人三策」,傳誦古今。最後一篇,尤關重要,乃是請武帝崇尚孔子,罷黜百家,興學求賢。於是一時儒學大興。惟武帝的祖母太皇太后竇氏,素好黃老,不喜儒術,因此宮廷裡面,也就發生一大阻力。就是竇太后的姪兒竇嬰及王太后的異母弟田蚡 (當時竇嬰為丞相,田蚡為太尉) ,因為揣知武帝好儒,也訪求名士薦引,亦被迫免職。武帝不敢違忤祖母,故常藉游幸以消悶。
建元二年三月,武帝親幸霸上致祭,經過大姐平陽公主家,便進去休息。平陽公主見武帝來到,慌忙迎入,盛宴款待。酒過數巡,即召出美女十餘人,勸酒奉暢。你說平陽公主為什麼要召出美女呢?原來陳后結婚數年,尚未生子,特選取良家女兒, 蓄養家中,趁武帝來時,任武帝選擇。偏偏武帝看了,沒有一個中意的。乃命諸女退出,另召一班歌女進來,彈唱勸酒。說也奇怪,其中一個歌女,直令武帝看得神迷目動,魄授魂銷;便色迷迷的回顧向平陽公主指着說:「這個歌女叫什麼名字?」公主回答說:「她姓衛名子夫,籍隸平陽。」武帝不禁脫口讚說:「好一個平陽衛子夫!」說完便佯稱體熱換衣。公主心內明白,便命子夫隨武帝去換衣。不消說是成全他倆一段好事。同時也就識趣,願將子夫奉送入宮。武帝喜出望外,特面允酬金千斤。公主謝過賞賜,便命子夫盛妝同駕入宮去了。
誰知武帝將子夫帶入宮中,本想夜夜春宵。偏偏被皇后陳阿嬌知道了,怎能容得?大發雌威。武帝也感念自己由膠東王為太子,由太子得為皇帝,由姑母竇太主一力提携,且係幼年結髮夫妻,怎好為了一個衛子夫,便夫妻反目。於是撇下衛子夫,去向陳皇后陪着小心。但陳后的條件是,把衛子夫禁錮冷宮,不准私見。武帝為着息事寧人,只好勉強照辦。從此衛子夫幽禁冷宮,差不多一年有餘,武帝也就把這段舊情忘記了。嗣因宮中宮女過多,武帝欲察看優劣,分別去留發放出宮,另行擇配。武帝看到名册上的衛子夫三字,不由得觸起前情,當即召入。只見衛子夫雖然消瘦了幾分,更顯得嬌弱令人憐愛。子夫見了武帝,已哭得淚人似的。武帝連忙扶起,好言安慰;更叫她留住後宮,次日晚間即蒙召侍寢。真是久別當新婚,另有一番恩愛了!
却說衛子夫召幸以後,便即懷姙。不意又被陳皇后知道了,便向武帝爭論。武帝却不肯再讓,反責陳后無子,不能干涉另幸衛氏,以求育麟兒。陳后無詞反駁,只得憤憤退出,自恨自已肚皮不爭氣;一方面多方設計,欲害衛氏。武帝既恨陳后奇妒,不願入寢中宮,且對衛氏格外保護。因此衛氏雖處在危境,終得平安無事。
陳后無計可施,使向母親竇太主哭訴。竇太主也想不出什麼辦法;忽聽得建章宮有一個小吏,叫做衛青,是衛子夫的同母弟,新近當差,便想在她的同母弟身上出氣,便囑人去拘捕衛青。原來衛青與子夫同母不同父。他的母親本來是平陽公主家中的一個婢女,嫁與衛氏,生下一男三女,第三個女兒就是子夫;後來丈夫死了,又到平陽公主家去幫傭,又與一個家僕鄭季私通,又生一男,取名為青。鄭季已有妻室,不能再娶衛媼。衛媼養育青數年,十分艱苦,只好使歸鄭季,鄭季只好收留。但鄭季妻已有子女,怎肯把青放在眼內。令他去牧羊,視若奴隸。青受盡苦楚,只好忍受。漸漸長大成人,有一天同鄰人行至甘泉,遇到一個懂得相術的鉗徒,見了青,不覺驚奇的說:「小哥兒今日雖窮,將來必定大貴,官至封侯哩!」青聽了感慨的說:「我等於是人家的奴隸,不受人家的笞(ㄔ)罵,已經是萬幸了,還望什麼富貴,立功封侯哩!」後來年事漸長,不願再受鄭家虐待奴役,便往尋生母衛媼,求為設法。衛媼便向平陽公主求情。公主見青長得相貌堂堂,儼然一彪形大漢,便用為騎奴;每當公主外出,青即騎馬侍從。那時衛媼三個女兒,都已入都:長女嫁給太子舍人公孫賈;次女與平陽公主的家吏霍仲孺勾搭成姦,私生一子,取名去病;三女子夫,已由歌女選入宮中。青自思鄭家兄弟,不以為弟,毫無情誼,不如與鄭氏斷絕關係,改從母姓,冒姓衛;因衛家已有長兄,因此取一個表字叫仲卿,無非是表示自已排行第二而已。當了兩年騎奴,認識了好幾個朋友;如騎郎*公孫敖皆時相往還;因此入荐建章宮當差。此次被竇太主遣人拘捕,險些砍掉腦袋;多虧公孫敖等召集騎士搶救,始將衛青奪回,一面托人轉達武帝。這一下使武帝大憤,立即召見衛青,并即擢升為大中大夫;且正式封衛子夫為夫人。就是衛青的同母弟姊妹,均一併加恩,共享富貴。竇太主不但沒有害到衛青姊弟,反使她一門躍登顯要,真是悔恨莫及。武帝本想廢去陳后,但碍著祖母竇氏和姑母的關係,所以只厚待衛氏姊弟,對於陳后母女,也就未敢過問了。
*騎郎:擔任騎兵的郎中。秦置,西漢因之。秩比三百石,屬騎將。平時居宮中更直宿衛,皇帝出行則充車騎侍從。
却說皇后陳阿嬌自與衛子夫爭寵後,竟失去武帝的歡心,深宮寂寞,窮極無聊,乃召入女巫楚服,要她設法祈禳(ㄖㄤˊ 祈求解除災禍疾病的祭祀),以圖挽回武帝的心意。楚服遂號召徒眾, 設壇齋醮,每日入宮誦呪。這個荒誕的舉動,被武帝知道了,怒不可遏,好似火上漆油一般,當下徹底查究,立拘楚服飭吏訊辦。嚴刑之下,楚服據實供招,係為皇后呪詛祈禳,坐大逆不道罪處斬。同時一班徒眾及宮中使女太監,被牽連處死者至三百餘人。不消說,皇后陳阿嬌被廢,謫徒長門宮禁銅。此次巫蠱一案,株連之多,實為漢廷中一大血案呢!
陳阿嬌雖然被廢,然心尚未死,猶思復位。曾記得過去在宮中,常聽到武帝讚賞司馬相如的才華,欲借那文人筆墨,來感悟武帝。所以不惜千金,遣使求司馬相如代作一赋,就是有名的長門賦。但這時衛子夫的地位已穩固,怎肯令武帝再收廢后。所以長門賦雖是妙文,也挽不轉漢皇的恩寵;但總算武帝顧念舊情,陳氏在長門宮的飲食服用,總由有司按時撥給,終身無缺。到竇太主死後,陳氏愈加悲鬱,不久也就病死了。
元光六年(武帝即位後十二年),匈奴興兵入寇,前鋒已達上谷。武帝命衛青為車騎將軍,率兵出上谷;使騎將軍公孫敖出代郡;輕車將軍公孫賀出雲中;驍騎將軍李廣出雁門。四路兵馬,以李廣資格最老,雁門又是熟路,總道旗開得勝;誰知事出意外,全軍覆沒,李廣被擒,總算機智,勉強逃得性命歸來。公孫敖也吃了敗仗歸來。公孫賀無功而返。獨衛青不折一兵一卒,反斬獲匈奴數百人。武帝聞得四路人馬,兩路失敗,一路無功,只有衛青得勝,當然另眼相看,加封為關內侯。原來匈奴大隊已移往雁門,上谷僅留數千人,衛青初次領兵,首當其衡,便得勝仗,這真福星高照,命當富貴呢!
事有湊巧,衛子夫被選入宮,連生三女,此次衛青得勝回朝,偏偏衛子夫生下一男。武帝已二十九歲了,此次初獲麟兒,當然高興得了不得,取名為據,大事慶祝。旋即册立衛子夫為皇后,她生的兒子據為太子,并紀瑞改元,將元光七年,改為元朔元年!
衛青雖因姊發跡,但他并非全仗姊為皇后而榮顯,實際上却有顯赫的戰功。元朔五年,匈奴人寇,想奪回朔方,武帝命衛青銳擊匈奴,這一仗大獲全勝,俘虜敵人男女一萬五千餘人,牲畜數十百萬。捷報傳來,武帝擢升衛青為大將軍,統領六師。回朝之日,武帝親自起座慰問,并賜御酒三杯,為衛青洗塵。其榮耀使宮廷內外無不羡慕,竟有一位孀居的公主,竟願再嫁衛青。你說這位公主是誰?就是過去他的女主人平陽公主,武帝的胞姊;曾嫁平陽侯曹壽(曹參的孫)為妻。曹壽病逝,公主寡居,年已四十,不甘寂寞,有意再嫁,便召向僕從說:「現在列侯中何人最賢?」僕從料知公主有再嫁意,便回答說:「大將軍衛青。」公主嘅然說:「 他是我家的騎奴,曾騎馬隨我出入,如何是好呀?」僕從回答說:「過去是過去,現在人家已為大將軍,姊姊做皇后,幼子均已封侯,除當今皇上外,還有何人比得上他的尊貴呢?」平陽公主聽了,也覺有理,便向衛皇后示意。衛皇后也當然願意樂得成其好事;一面召入衛青,與他商量;一面告知武帝,懇求玉成。雙方說妥,竟頒下一道詔旨,令大將軍衛青得尚平陽公主,親上加親。成婚之日,其熱鬧與繁華,那就不用說了。一個歌女,得躍為皇后;一個騎奴, 居然封侯為大將軍,并與女主人平陽公主成婚,天下事不可預料如此,這真是千古佳話哩!
原書掃描如下:
![]() |
↑ 第二節 姊弟同榮的衛青 (3.1.2) - (1) |
![]() |
↑ 第二節 姊弟同榮的衛青 (3.1.2) - (2) |
![]() |
↑ 第二節 姊弟同榮的衛青 (3.1.2) - (3) |
![]() |
↑ 第二節 姊弟同榮的衛青 (3.1.2) - (4) |
↑ 第二節 姊弟同榮的衛青 (3.1.2) - (5) |
![]() |
↑ 第二節 姊弟同榮的衛青 (3.1.2) - (6)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