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6日 星期日

第十七節 專諸刺王僚與要離刺慶忌 (1.8.17)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一冊】                  【後一篇】>

第一冊 上古時代 (由上古時代至秦的統一)

第八章 春秋時代的五霸

第十七節 專諸刺王僚與要離刺慶忌 (1.8.17)

       卻說吳國相傳是周泰伯的後代 (見第七章第一節),僻居東南沿海一帶(今江蘇沿海一帶);在未開化前,素不為中原各國所重視;自泰伯十九傳壽夢始僭稱王。那時正當晉楚爭霸的時候,有楚國的大夫申公巫臣,因與楚將公子爭奪夏姬發生衝突,在國內無法立足,便逃奔到晉國去。晉國當時為了使吳牽制楚國的後方,便派申公巫臣使吳,教道人乘車戰陣的方法。又任申公巫臣的兒子狐庸為行人(外交官),始與中原諸侯來往。

      吳國第一步攻取楚國所屬蠻夷,第二步便常侵掠楚國的邊境楚國莊王稱霸後,不能繼續向中原發展,後方受吳國的牽制,實為主要的原因。從此,吳國楚國也就變成世仇了。吳國的勢力日漸強大,與伍子胥的逃歸,關係實在很大哩。

      吳王壽夢諸樊餘祭餘昧季札四個兒子,以第四子季札最為賢德,聲名流傳於中原諸國。他的父親和兄長都有意將王位讓他承繼。但是他覺得上有兄長,不願接受王位的繼承權,於是乃由他的三個兄長,依次繼承王位。當他第三個哥哥餘昧死後。王位便應由季札繼承了。那時恰好他又出使在外未歸,乃由餘昧的兒子繼位,是為吳王僚
      諸樊的兒子公子甚為不滿。因為按王位繼承法,如季札放棄繼承權,理應由長子的兒子繼承,則公子光應為吳王。但兵權都在吳王僚及其子公子慶忌的掌握中,公子無力反抗。當伍子胥逃到吳國行乞於吳市的時候,公子知道子胥智勇雙全,便設法與之結交,并迎入府中,拜為客卿,待遇甚為優渥。
      子胥知道公子有意篡立,為了想借重吳國的兵力,替父兄報仇,便盡量替公子光策劃。有一天,子胥在郊外酒店中,見一壯士與一個大漢打架。很多人勸解不開。忽見一個婦人在門內叫說:「專諸不得無理!」那壯士聽了,現出很怕的樣子,立刻停止打鬥 ,跟隨那婦人回家去了。子胥覺得很奇怪,詢問之下,才知那壯士是專諸,那個婦人就是他的母親。專諸是一個勇士,力大無窮,平時好義。喜歡打抱不平,惟事母至孝,雖然在盛怒的時候,只要看見母親來了,他的氣焰便消下去了。子胥覺得這人正是一個忠烈的好漢。第二天便特別去拜訪他,并將專諸介紹給公子。公子光也待專諸十分優厚,每日派人送禮給他家中,并不時去拜候他的母親。專諸很是感激。後來公子談到王位繼承的情節,專諸聽了甚為氣急不平,便計議行刺吳王僚。為了便於接近,探知吳王僚喜歡吃炙魚,專諸乃親往太湖去學做炙魚;經過三個月的訓練,凡嘗過他所做炙魚的,都覺得味美無比。
      於是公子便聽從子胥的計謀,建議吳王:派公子慶忌去攻鄭衛二國,吳王的親弟掩餘燭庸去伐季札則出使到晉國去。公子自己則假稱腳痛,不能帶兵出征。等到吳王的親信兵力都調出去了,於是公子光便請吳王僚到他府中飲宴,來嚐嚐他家所做的炙魚美味。吳王也防着公子光有異謀,防範很嚴密;凡進獻美酒美菜的僕人,均要經過嚴密的檢查,始准進入。誰知公子光早已料到這著,準備了一柄很短而鋒利的小劍,俗稱「魚腸劍」,藏在炙魚的腹中。當專諸進獻炙魚,接近吳王的時候,突然從魚腹中取出小劍,向吳王當胸刺去;因用力很大,吳王雖然穿了三重鎧甲,竟被刺個對穿。吳王便大叫一聲死了,但專諸也被吳王的衛士殺死了。吳王的衛士見吳王已死,六神無主,也就泄氣了,於是被公子子胥埋伏的甲士殺死一半,其餘的便逃走了。
      然後公子便帶領親信兵士入朝,集合文武百官,聲言吳王僚違約竊據王位的罪狀,自立為吳王,改名為闔閭(ㄏㄜˊ ㄌㄩˊ)。厚葬專諸,并封專諸的兒子專毅為大夫;子胥客卿而不稱臣,賞賜有功的親信,散發米粮布帛,以周濟貧民,故國內尚能安定。掩餘燭庸聽說吳王僚被殺,二人都棄軍逃奔別國避難去了。其中只餘公子慶忌未除,仍使吳王闔閭難安於位,因此又有要離慶忌的一幕。

      傳說公子慶忌筋骨如鐵,有萬夫不當之勇,其手能接飛禽,步能格殺猛獸;此次領兵在外,聽說父王被弒,便收買武士,結納憐國,準備興兵回國報仇。吳王闔閭聽了這個消息,便問計於子胥。子胥說:「我倒訪得一個細小的勇士,大王如果能用他,必可制公子慶忌的死命。」 吳王說:「慶忌有萬夫不當之勇,怎麼一個細小的勇士,便可以制他的死命呢?」
      子胥說:這人姓,是本國人,我曾親見他折辱一個壯士椒邱訴,所以知道他的智勇。椒邱訴是東海人,有一個朋友在吳國做官死了,他來弔喪,經過淮水岸邊,想放馬到河邊去喝水。有人說:「水中有神,見了馬便會出來,切不可去飲水!」他說:「有我壯士在這裡,有什麼神敢來侵犯我?」他毫不在乎的放馬飲水時,那馬果然大嘶一聲,便奔入河中去了。於是旁觀的人都說:「這是水神將馬取去了!」 他聽了很是生氣;便脫了衣服,拿了寶劍去和水神決戰。水神雖然會興風作浪,但始終沒有殺死他;經過三天三夜的搏鬥。他從水中出來,只有一隻眼睛被水神刺瞎了。他到了吳國弔喪時,以為自己與水神決過戰,勇敢無敵,對士大夫都很驕傲,并且出言不遜。那時要離與他在一起,看了很是不平,便對他說:「你自以為勇士嗎?大凡勇士,都是寧死也不肯受辱。你現在失了馬,無法追回;而且被刺瞎了一隻眼睛,猶貪生活在世上,真是世間上最沒有用的東西!還有什麼面目見人?又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呢?」 椒邱訴被罵無言可答,便很慚愧的退席去了。要離回家後,對他的太太說:「我今天辱罵一個勇士,他今天晚上必定來殺我雪耻。我睡在房裡等他來,你不要關門。」他的太太知道他的智勇,便照他的話辦了。到了夜半,椒邱訴果然拿了利劍來到要離的家裡;見門未關,便一直走到要離的臥房。要離臥在床上,毫不畏懼。椒邱訴便把利劍放在要離的頸上說:「你有三該死,你知道嗎? 要離回答說:「我不知道!」椒邱訴說:「你在大庭廣眾之下侮辱我,這是一該死;回來後又不關門,這是二該死;見了我,又不逃走,這是三該死。」要離回答說:「我沒有三該死的過錯,你卻有三不肖的羞愧哩!你知道嗎?」椒邱訴說:「不知道!」要離說:「我侮辱你於大庭廣眾之中,你不敢回答一言,這是一不肖;進門來,也不咳嗽一聲,一點聲息也沒有,顯係有偷襲的意思,這是二不肖;以劍放在我的頭上,尚敢大言不慚,這是三不肖。你有這三不肖,反來責備我,實在是太卑鄙了!」椒邱訴聽了,便把利劍收回,嘆氣的說:「我自以為勇士,世間莫及;今天才知道你才是天下的勇士!我若殺了你,必為世人所笑,但我不殺你,也不能表現我是勇士於世了!」說完便將劍丟在地上,以頭撞壁而死。由此可見其人的大智大勇了。
      於是闔閭便叫子胥去請要離。當闔閭見了要離時,見他身體矮小,容貌醜陋,大失所望,便不屑的對要離說:「子胥所說的勇士,就是你麼?」要離說:「我身無縛雞之力,遇到大風都會吹倒,何能稱為勇士哩!但大王若是有所差遣,則不敢不盡力。如果大王是怕公子慶忌的話,那就在於智謀而不在於力氣的大小了。只要我接近他,便好像殺一隻雞一樣哩!」闔閭笑著說:「公子慶忌精明過人,怎麼能相信你而接近你呢?」要離說:「那只要詐說:我得罪大王;把我的妻子殺了,把我的右臂砍掉,他便會相信而接近我,然後便可以設法行事了。」闔閭不高興的說:「你又沒有罪,我怎忍心殺害你的妻子和你呢?」離說:「我聽說不能事君為不忠,不能除君王的憂患為不義。我為了忠義,雖一家就死,也就甘之如飴了!」子胥在旁稱讚說:「要離為國忘家,為主忘身,真是天下的豪傑哩!」
      到了第二天,子胥便向闔閭推薦要離為大將,帶兵去功楚國闔閭假意生氣的說:「要離的能力不如一個小孩,怎能擔當伐楚的大任?且說現在國家剛才安定,怎能就對外出兵呢?你的建議實在不行!」要離假意進言說:「大王真是太没良心了!子胥為了大王安定吳國,而大王難道就不肯為子胥仇嗎?」闔閭更很生氣的說:「這是國家大事,豈是野人所知道的?當朝怒罵寡人,真是罪該萬死!」於是便命令武士將要離的右臂砍掉,把他關在牢獄裡,并派人把他的妻子拘押起來。子胥嘆息而去。過了幾天,子胥帶着吳王的密諭,要獄卒故意對要離放寬,使要離趁機逃走。然後吳王果然把要離的妻子殺了示眾。這是多麼殘忍的一幕政治戲啊!
      卻說要離逃出吳境,一路上逢人便向之訴冤;訪得公子慶忌衛國,便到衛國進見公子慶忌。公子慶忌見要離右臂已斷,又聽說吳王將他的妻子殺了示眾,果然相信不疑,任為謀士,協助訓練士卒。三個月後,便同公子慶忌率領水軍伐。當船行到中流,公子慶忌坐在船頭,要離只有左手,持着短矛侍立在側。忽然江中風起,要離便轉站上風,順着風勢將矛向公子慶忌心窩刺去;其矛竟刺入心窩,從背後透出。公子慶忌雙手倒提要離的兩足,將他的頭浸入水中三次,然後把要離放在自己的腿上。笑着說:「天下竟有如此的勇士呀!」 左右想殺要離。 公子慶忌搖手說:「這是天下的勇士。豈可在一日之間,殺兩個勇士呢?」?又誥誡左右說:「不要殺死要離,可放他回吳,以表揚他的忠心好了!」說完,便把要離推開。自己以手拔矛,血流如注而死。但要離不肯走,而對左右說:「我有三不容於世,就是公子不死,我還想活不成?我殺死我的妻子,而求事於君,是不仁;為新君殺故君之子,是不義;想成人之事,而不免殘身滅家,是不智。有此三惡,那有面目再立於人世呢?」說完便跳入水中,左右將他救起,說:「你返國後,必有重賞。何不等候呢?」要離笑著說:「我對身家性命都不愛,還愛什麼富貴呢?你們收了我的尸體回國。必有重賞!」說完,便奪取左右的佩劍。先砍斷自己的腳,然後割喉而死。左右欲救之已不及。於是全部士兵便將要離屍體收好,回吳向吳王投降,獻功去了。

      上面的故事,「專諸刺王僚」見於史記,「要離刺慶忌」則載資治通鑑外記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一冊】                  【後一篇】>


原書照片如下:
↑ 第十七節 專諸刺王僚與要離刺慶忌 (1.8.17) - (1) 
↑ 第十七節 專諸刺王僚與要離刺慶忌 (1.8.17) - (2) 
↑ 第十七節 專諸刺王僚與要離刺慶忌 (1.8.17) - (3) 
↑ 第十七節 專諸刺王僚與要離刺慶忌 (1.8.17) - (4) 
↑ 第十七節 專諸刺王僚與要離刺慶忌 (1.8.17) - (5) 
↑ 第十七節 專諸刺王僚與要離刺慶忌 (1.8.17) - (6)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一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