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月1日 星期二

第四節 齊桓公的霸業與管鮑之交 (1.8.4)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一冊】                  【後一篇】>

第一冊 上古時代 (由上古時代至秦的統一)

第八章 春秋時代的五霸

第四節 齊桓公的霸業與管鮑之交 (1.8.4)

       卻說齊國太公望受封後,建都今山東臨淄,因瀕海濱得魚鹽利,國勢至春秋時已很強盛。十二傳齊僖公。僖公因曾敗於紀國,憂憤成疾,臨死的時候,召世子諸兒至床前說:「紀國與齊國為世仇,你能夠滅掉紀國,方為孝子;如不能報仇,則不能算是我的的兒子」。死後諸兒即位,是為襄公。襄公即位若干年後,曾親率大兵襲擊紀國。諸侯懼其兵威,不敢相救,終將紀國滅掉;此乃周莊王七年的事情。後來齊襄公因伐衛而擊敗周王所派救衛的王師,恐周王來討抗拒王師的罪,乃派大夫連稱和管至父戍守葵丘(今河南考城縣)。二人臨走時向襄公 請示說:「戍守雖然勞苦,臣當然不敢辭,但不知何時可以派人接替?」那時襄公正在吃瓜,隨口便說:「到明年瓜熟的時候,我當派人來接替」(瓜代這個典故,就指此事)。誰知第二年瓜熟時,襄公根本忘記了這回事。二將到時,使人獻瓜給襄公,并請求派人接替。襄公很生氣的對來人說:「派人接替,應由我作主,為什麼一再請求呢?如果要派人接替,可等到明年瓜熟時再說!」二將聽到回信,又要等一年,很是生氣,因此便與公孫無知 (襄公的侄兒 )暗中勾結,幹起弒逆的事來了。

      是年冬天,齊襄公到貝邱的地方去打獵,於是公孫無知便與連管二將利用這個機會,把襄公殺了。二將擁護公孫無知即位,朝中大臣及軍民,心中都感不服,齊世臣東郭牙高傒用計,將公孫無知和連管二將都殺了,便擁襄公幼弟小白繼位,是為桓公。關於桓公即位前,尚有一 段很有趣的曲折故事,敘述如下:

       管仲夷吾,很有學問,但始終沒有得到機會來表現他的才能。相傳他在寒微的時候,曾與鮑叔牙合伙做生意,每到分紅利的時候,總是比鮑叔牙所得的多取到一倍。鮑叔牙的從人都心懷不平,鮑叔牙替他解釋說:「我知道管仲不是貪財的人,因為他家裡很窮,錢不夠用,是我自願給他的呢!」以後兩人同在齊國做官,曾帶兵隨同出征,每到打仗時,管仲總是留在後隊,但到打仗回來,管仲又老是走在前面。一般人都暗笑管仲胆小怕死。鮑叔牙代他解釋說 :「管仲並不是胆小怕死,因為他家裡有老母,,是想留了性命以侍奉老母哩!」又每與鮑叔牙討論什麼事情,管仲總是持反對意見。鮑叔牙不但不生氣,反常常對人說:「一個人固然有遇時不遇時,假使管仲有一天遇時得到機會,必是能做一番偉大的事業呢!」管仲聽到這些話,很是感激的說:「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恐怕只有鮑叔牙一個人了!」於是兩人便結為生死之交。

      襄公有兩個弟弟,大的叫公子糾,小的就是公子小白。那時管仲召忽輔佐公子糾鮑叔牙輔佐公子小白。後來齊國有亂事發生,管仲召忽和公子糾逃奔到魯國,鮑叔牙與公子小白則逃往莒國。直到公孫無知被殺,齊國大臣派人到魯國迎公子糾即位,魯國便派兵護送公子糾返齊。管仲便對魯侯說:「莒國離齊很近,若是公子小白先入齊國,那就不好辦了;不如借給我一匹好馬,我先去攔阻。魯侯問他要帶多少人馬。管仲說:「三十個騎兵就夠了。」果然公子小白聽說公孫無知被殺,便與鮑叔牙商量,向莒國的君主借得兵車一百乘,護送公子小白返齊。當時管仲帶了三十騎,晝夜不停奔馳,走到即墨的地方,聽說莒兵已經過去了,便隨後追趕。又追了三十里,管仲見莒兵在停車做飯,且見公子小白端坐在車裡;便對公子小白說:「公子別來無恙?現在準備到什麼地方去呢?」小白說:「我回齊國去奔喪。」管仲說:「公子糾身為長子,理應由他主喪。你又何必辛苦趕回去呢?」鮑叔牙在側,便對管仲說:「我倆各為其主,你不必多說,趕快回去吧!」管仲見莒兵怒目相視,又恐寡不敵眾,乃諾諾而退。但趁公子小白不注意時,猛然反身一箭射去,只見公子小白哎的一聲,口吐鮮血,,倒在車上。鮑叔牙等都趕來相救,從人等都大叫「不好了!」齊聲大哭。管仲以為這一箭已將公子小白射死,便擁公子糾緩緩返齊。誰知管仲這一箭,只射中小白的帶鉤,小白也知道管仲箭法很好,恐怕再射,一時情急生智,便咬破舌尖,故意噴血倒在車上。連鮑叔牙也被他瞞過去了。當時因恐管仲再來,便從小路趕速向齊進發。將近臨淄,鮑叔牙先入,遍訪謁朝中大夫,盛稱公子小白之賢。諸大夫都覺得己經表示迎立公子糾,這事實在不好處理。鮑叔牙乃對諸大夫說:「齊國連弒二君,不是有賢德人來繼位,很難安定齊國的禍亂。且迎公子糾,而公子小白先到,實乃天意。同時魯侯以送公子糾返齊有功,必定要索報酬,恐怕以後沒有滿足他的時候了。如果我國已定了小白為君王,那時魯國沒有了藉口,他所派護送的兵,自然便要退回去了。」 大家聽了他說的話很有見地,如是乃迎公子小白入城即位。這就是春秋五霸之首齊桓公

      桓公即位,派人通知魯侯,說齊國已立君主。魯侯大怒,不肯退兵,結果在乾時(今山東博興縣)的地方,打了一仗。魯兵被齊兵分路埋伏,殺得大敗而還。鲍叔牙率領大軍,一面在齊魯邊境大閱兵車,一面派大夫隰朋,致書魯侯,要他將公子糾殺死,同時把管仲、召忽二人引渡至齊國,由齊侯親自斬首,以報射鉤之仇,然後兩國重修和好。

      魯侯得了鲍叔牙的書信,也願與齊國講和,便叫人將公子糾殺了,召忽聞信自殺,只將管仲囚入檻車,準備送至齊國。當時魯有一個很有智謀的大夫叫施伯,私下對魯侯說:「我看管仲實乃才智之士;若回齊後不死,必為齊國大用。齊如果用管仲,必定霸天下。大王何不向齊侯請其不殺管仲?管仲不死,必定對大王感德,他既感德大王,就必定為魯國所用了。那時就是齊國也不足為我們的禍患了!」魯侯說:「管仲乃齊君的仇人,雖殺公子糾,而不將他的仇人送去,又怎能彼此講和呢?」施伯又說:「大王既以為管仲不能用,那就不如將管仲殺死,把尸首送去好了!」魯侯很想採納他這個主張。隰朋聽了這消息,趕快跑來見魯侯說:「齊君因痛恨管仲射鉤,願親手將管仲殺死,以洩其憤!大王若以尸首送去,這不是等於齊侯沒有殺死管仲一樣嗎?」魯侯果然聽信他的話,便將管仲裝入囚車,連同公子糾和召忽的首級,一併交隰朋帶回。據說管仲在囚車中,猜知鮑叔牙的計謀,深恐施伯再向魯侯進言,如果反悔追來,性命便難保了。於是心生一計,做成一首黃鵠的歌詞。教役夫們邊走邊唱,車馬奔馳,一點也不覺得疲勞,一天竟趕了二天的路程。果然後來魯侯反悔,派兵來追。但管仲的囚車,已經走出魯國邊境了。

      鮑叔牙管仲安然回到齊國,很是高興;當即將管仲放出囚車,並極力向齊桓公推薦管仲的才能。堪當大任。齊桓公說:「管仲用箭射我,我恨不得吃他的肉,那能夠再用他呢!」鮑叔牙說:「管仲雖然得罪大王,這也是人臣各為主,現在大王若用了他,他必定為大王射天下了!」桓公說:「那我接受你的意見,不殺他就算了!」鮑叔牙說:「大王欲稱霸諸侯,功垂萬世,則非用管仲這種人 才為宰相不可。因為大王若能不計私仇,尊賢禮士,天下的人那個不想為大王效力呢?」桓公聽了很是高興,於是便擇定吉日,親自迎接管仲同車入朝。管仲也稽首謝罪,桓公親扶起。桓公與管仲談論治國要道,管仲的主張是:「禮、義、廉、耻、國之四維、四維不張、國乃滅亡。 」故立國的網紀,以四維為主。「使民,必須愛民;民安,始能足食足兵;寓兵於農,使國家富強,然後率諸侯以尊周室,抵抗外夷的侵略,而後成霸業。」君臣二人談論三日三夜,也不知疲倦。桓公甚為喜悦,遂拜管仲為宰相。管仲推舉隰朋為大司行 (掌外交),寧越為大司田(掌經濟),王子成父為大司馬(掌軍事),賓須無為大司理(掌司法),東郭牙(即鮑叔牙)為大司諫 (掌監察),桓公均照其所請;並尊其號為「仲父」,凡一切國家大政,均先告「仲父」;凡有所施行,一憑「仲父」裁決。於是齊國大治。 .

      那時有兩個桓公最親近喜愛的人,一個叫豎貂,一個叫易牙。易牙擅長做菜,相傳有一天桓公開玩笑的說:「世間各種美味我都嘗過了,但不知人肉的味道如何?」易牙聽了,竟殺了 他自已的兒子,作成美味,獻給桓公吃。從此桓公,以為易牙愛已,勝於愛子,故對易牙更加寵愛。豎貂、易牙二人見桓公什麼事情都叫管仲作主,所以對管仲很是妒嫉。有一天,他二人對桓公進讒說:「現在大王什麼事都是叫仲父作主,以後齊國的人民都以為只有仲父而沒有大王了! 」桓公笑著說:「我之有仲父,好像一個人的身體有四肢才能成為人身,有仲父才能有我這樣的君王。你們是小人,曉得什麼!」從此二人便不敢再說管仲的壞話了。由此可見桓公用人不疑,使管仲能專心國政。桓公所以能為春秋五霸中功業最盛著,真不是偶然的事哩!

      桓公自任用管仲料理政事後,講求富國強兵的政策:最主要的是建立魚鹽鐵等稅制改變兵役制度寓兵於農因此國力充實。又以「尊王攘夷」(就是尊重周室王權,抵抗外族的侵略的意思)為號召。第一次大會諸侯於北杏(今山東東阿縣),平定宋國的內亂。又兩次大會諸侯於鄄(音卷今山東濮縣),以爭取鄭、衛兩國,而使宋服從。那時燕國的北部(今河北地方 ),尚被戎、狄佔據;桓公得管仲的輔佐,北伐山戎,救了燕國;又驅逐北狄,救了邢、衛兩國。又在召陵會盟(今河南郾城縣),征服楚國,使其一時不敢北侵,中原稍呈安定。此為桓公攘夷事業的最大成就。又在尊王的號召下,平定周室內亂,安定王室,擁立襄王繼位。大會諸侯於葵丘(今河南考城縣),以盟約束諸侯,相約共尊王室。這是桓公霸業的最高峰。桓公一生所召集的這類盟會,共有十餘次之多。歷史上稱他「九合諸侯,一匡天下」;他的成功,當然得力於管仲的輔佐,但他的知人善任,和用人不疑的精神,也是使他成功霸業的主要因素呢!

      相傳管仲病時,桓公親去探病;桓公見他病重,乃握了管仲的手要他推舉繼任的人選。管仲僅說了一個隰朋可以繼任。桓公提到鮑叔牙。管仲以為鮑叔牙為人,善惡過於分明;好善是可以的,嫉惡於仇,則不能容人。桓公又提起豎貂易牙開方三人。管仲則要桓公不要親近這三個小人,否則必定使國家發生禍亂。左右的人聽了管仲的話,便去告訴易牙。易牙看到鮑叔牙,便對他說:「仲父的相位,是你推薦的,現在他病了,桓公去問他,推薦繼任人選,而他竟說你不能繼任,而推薦隰朋了。我實為你不平哩!」鮑叔牙笑著說:我之所以推薦仲父,就是他忠於國家,而不私於朋友。使我帶兵驅逐敵人還可以,若使繼任仲父的位置,那你們這些人怎能容身在朝裡呢?」弄得易牙兩臉羞愧而退。

      沒有管仲的輔佐,雖有齊桓公英明,也不能成為如此偉大的霸業;沒有鮑叔牙的了解管仲和極力推薦,也無法使管仲伸展其抱負。所以我們談論齊桓公的霸業,管鮑的功勞,實在是不可埋滅的。所以孔子說:「 管仲相桓公,一匡天下,老百姓到現在還受到他的恩賜。如果沒有管仲,恐怕我們都要披著長的頭髮,穿著左襟的衣服,變成野蠻民族了!」 這就是表彰他尊王攘夷的功績。管鮑死後,煊赫的霸業也就告終。桓公死後,他的兒子互爭王位,齊國陷於大亂。
*桓公四十一年,管仲卒。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一冊】                  【後一篇】>


原書照片如下:
↑ 第四節 齊桓公的霸業與管鮑之交 (1.8.4) - (1)
↑ 第四節 齊桓公的霸業與管鮑之交 (1.8.4) - (2)
↑ 第四節 齊桓公的霸業與管鮑之交 (1.8.4) - (3)
↑ 第四節 齊桓公的霸業與管鮑之交 (1.8.4) - (4)
↑ 第四節 齊桓公的霸業與管鮑之交 (1.8.4) - (5)
↑ 第四節 齊桓公的霸業與管鮑之交 (1.8.4) - (6)
↑ 第四節 齊桓公的霸業與管鮑之交 (1.8.4) - (7)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