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 上古時代 (由上古時代至秦的統一)
第八章 春秋時代的五霸
第十九節 申包胥秦庭痛哭求兵 (1.8.19)
卻說申包胥見子胥怨楚己深,勢必滅亡楚國不止;心想:楚昭王乃是秦國的外甥,欲挽救楚國,只有向秦國去請救兵。於是晝夜不停的向秦國趕去。腳掌破了流血,便用布包了走路。經過千辛萬苦,終於到了秦國,乃謁見秦哀公,請求發兵救楚。
秦哀公因懼吳國的兵威,不敢發兵相救。申包胥乃對秦哀公說:「秦楚兩國是相鄰的,若吳國滅了楚國,第二步就是秦國了 。所以秦救楚國,就等於鞏固秦國,同時楚國必定感激秦國相救的恩德,而世世代代作秦國的屏藩了。」秦哀公仍遲疑不決的對申包胥說:「你沿途辛苦了,暫時到賓館去休息,等我與群臣商議後再說罷!」申包胥回答說:「我的君主逃在草澤之中,不得安居。等待救兵有如救火 ,我怎能自圖舒適去賓館去休息呢?」但秦哀公始終不肯發兵。於是申包胥便不脫衣帽,站在秦庭中,晝夜不停的痛哭,淚盡繼之以血,七日七夜,既沒有吃一頓飯,也沒有喝一口水。
秦哀公聽了,感動得流淚說:「申包胥為了救他的國家,忠心到這種地步。實在是難得!楚國有這樣賢良的臣子,而吳國還要滅亡他;秦國沒有這樣賢良的臣子。吳國還能讓秦國生存嗎?」於是便命大將率領兵車五百乘,隨同申包胥出兵救楚。吳秦兩國的軍隊在稷(今河南桐柏縣)大戰,吳國的軍隊因出師日久,不免驕橫,鬥志欠缺,結果大敗。於是吳國只好接受楚國的議和條件退兵回國。楚國的失地,又被收復,楚昭王乃得復國。
後來楚昭王想重賞申包胥之乞師求楚的功勞,申包胥說:「我到秦國去請救兵,是為了國家,而不是為我自己;現在國土已收復,我的志願已經到了,怎麼敢望重賞呢?」於是便携帶妻子,逃走到越國去。他的妻子對他說 :「你受了千辛萬苦到秦國請來救兵,解救了楚國。獎賞是你的本份。為什麼要逃走呢?申包胥說:「我為了朋友的義氣,沒有洩露伍子胥的陰謀,而使他攻破楚國。這是我的罪過,以罪過來冒功,我實在是感到耻辱呢!」後來申包胥逃到越國,終於助越滅吳,以報吳伐楚之恨。
楚國若是沒有申包胥,恐怕難逃被吳吞併的命運。像申包胥這樣不求功賞的人,在歷史上實在也算得是一個奇人哩!
原書照片如下:
![]() |
↑ 第十九節 申包胥秦庭痛哭求兵 (1.8.19) - (1) |
![]() |
↑ 第十九節 申包胥秦庭痛哭求兵 (1.8.19) - (2)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