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2日 星期六

第一節 秦始皇其人其事 (2.1.1)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第二冊 中古時代 (由秦至文景之治)

第一章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的政策

第一節 秦始皇其人其事 (2.1.1)


        卻說春秋戰國時候,天下分裂,諸侯相互併吞,真可謂弱肉強食;那時周室名義上雖然仍是王室,但誰也沒有把周室放在眼內;經過數百年的紛擾和戰禍,老百姓也都很希望有一個太平的統一政府。秦國商鞅變法以後,已經奠定了富國強兵的基礎;其次是用儀的「連橫」政策,打破了六國的聯合陣綫;又採用范睢遠交近攻」的策略,使韓魏的國力更削弱了。到秦始皇李斯的陰謀離間策略,離間各國君臣,然後派遣良將領兵去征伐,真好像摧枯拉朽一般,很順利的便把六國併吞了。計秦王政十七年滅,繼又滅、二十二年滅、二十四年滅、 二十六年滅,繼又滅為時不過十年,統一工作便告完成,出現了互古未有的新政治局面;可說自黃帝開國以來二千幾百年來的結局,也是以後二千幾百年專制政治的起點。所以秦始皇的統一,不能說不是我國歷史上的一大關鍵。這劃時代的變革,真算得是秦始皇的傑作哩!

        關於秦始皇的血統,傳說是呂不韋的傑作,本書在前面已經敘述過了。他生得體格奇偉,孔武有方,眼球凸出,說話的聲音銳厲有如豺狼;十三歲便繼其父秦莊襄王踐登王位,從小便養成他自大自尊的脾氣。始皇二十六年統一天下後,他自認他的功業超過三皇五帝,因此自定尊號為「始皇帝」,以後子孫二世三世繼承下去,可以萬世不絕。他不但以為統治下的臣民應對他敬畏,就是鬼神也應該對他敬畏;他的賞罰不但可以對人世施行,就是對人世以外也一樣可以施行。你想:他的思想是多麼的狂謬,絕倫!例如他統一後的第二年,東遊泰山,在山上遇到 下雨,幸好山腰中有五棵大松樹,就在松樹下避雨。事後他覺得那五棵松樹護駕有功,便封那五棵松樹為「五大夫」。同年,他南遊,渡長江到湘山(今洞庭湖中的君山),遇到大風;他認為這是湘山之神在搗亂,便派刑徒三千人,把湘山上的樹木都砍掉,以示懲罰。在他的心中,天地萬物都必須服從他,老百姓那就更應不消說了。

        他因為享盡了人間的尊榮富貴,所以對人世也就很留戀,同時也就最怕死,沒有人敢在他面前說到一個「死」字。他相信神仙可以長生不老,因此派徐福三千童男童女入海去訪求長生不老的仙葯。他雖然英明過人,到底受了方士徐福的愚弄,結果變成幻想。他又防備他人對他行刺,規定臣屬上殿不能攜帶武器;就是執戈的衛士,也只能站在殿下,沒有他的命令,不得上殿。因此當荆軻行刺的時候,衛士們都站在殿下,不敢上殿去救。他的行踪很詭秘,除了他的親侍以外,誰也不知道他的行踪。有一天他批評丞相李斯的隨從車輛過多,李斯知道了,以後便減少了車騎。從此他知道有人洩漏了他的話,但他卻找不到洩露他的言語的人,便把當時在他身邊的侍衛,不分皂白的一併殺了。他為了防止人民造反規定民間不得私藏武器,把民間的武器都收集在首都咸陽銷燬,鑄成十二個金人;并將全國富豪,都集中咸陽;當時一般知識份子,喜歡根據古書來批評朝政,於是他便採用丞相李斯的奏議,除了醫葯卜筮農桑的書以外,凡各國的史書(秦國除外)一律焚燬。那時有盧生等人議論政治,他很生氣,便將所牽涉到儒生四百六十餘人,統統活埋了。他為了享盡人間榮華富貴,在咸陽北阪大興土木,建築阿房宮,極盡奢華之能事;又在驪山興築一座規模極大的皇陵,以作他死後的陵寢。這都是由於他自私自大的心理所作成的!

        他有過人的精力,雖然過着窮奢極慾的生活,但仍能勤勞處理政事。他自己規定每天要批閱一定分量的公文,直到批完才肯休息。就憑他多次不避風塵勞苦的出巡,便可見他精力的充沛了。總之一自私自大精力過人,是他的特性,也是古往今來所有大獨裁者共有的特性呢!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一節 秦始皇其人其事 (2.1.1) - (1)
↑  第一節 秦始皇其人其事 (2.1.1) - (2)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