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第三節 貫高忍死替主雪冤 (2.4.3)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第二冊 中古時代 (由秦至文景之治)

第四章 西漢初期的政局

第三節 貫高忍死替主雪冤 (2.4.3)

        且說高祖回軍南下,經過趙國趙王張敖是高祖的未來女婿,出郊迎接,執禮甚恭。誰知高祖瞧他不起,傲不為禮,并隨口亂罵。趙相貫高趙午二人看了很是氣憤,有意謀叛,經趙王張敖咬指出血,誓言禁止。誰知二人竟暗中派有刺客,埋伏在柏人縣館舍,準備行刺高祖。也是高祖命不該絕,行到柏人縣覺得縣名惡劣,柏人與「迫人」同意,不吉,不肯留宿。因此逆案未曾發生。總算高祖命大呢!

        關於對付匈奴方面,劉敬建議以長公主下嫁和親,可以永保平安。高祖有意允准,但呂后只生一女,且已許配趙王張敖,怎肯把一個親女去塞外和親呢? 於是便逼着高祖,要將女兒即刻和趙王張敖成親。幸好張敖來京朝賀未歸,於是便擇定吉日完婚。高祖拗不過呂后只好照辦。另擇後宮所生的女兒,偽稱長公主派劉敬去匈奴和親。

        却說趙王張敖長公主(封號魯元公主)結婚後,夫婦甚是恩愛;在都停留幾天,夫婦便一同回趙國去了。不久,有趙相貫高的仇人,向高祖上書告變,說趙王君臣有謀叛的企圖。高祖看了大怒,便親自下詔派使去捉拏趙王張敖趙相貫高趙午等人,押解來京審訊。原來趙王張敖對逆案完全不知,完全是趙相貫高、趙午等人,瞞着趙王派遣刺客數人意圖行刺高祖。當高祖到達柏人縣時,確有幾個刺客埋伏在館舍,誰知高祖命不該絕,竟不肯在柏人縣準備的館舍中住宿,繼續趕路,故逆謀未得實現。現經人告發,高祖下詔派使前來捉拿,趙王冤冤枉枉的束手受縛,趙午等人情急害怕,都自殺了。獨有貫高怒目對眾人說:「趙王并不知情!都是我們害了他受罪。假使都一死了事的話,又有誰來替主上申冤呢?」說完,情願受縛,隨趙王一同押解來京。有幾個趙國的忠臣,也假稱是趙王的家奴,隨趙王囚車來京。高祖也不與趙王見面,便交廷尉審訊。廷尉以趙王是高祖的女婿,另眼相待。只對貫高審訊。貫高:「極口替趙王呼冤,并坦白承認謀刺高祖的逆謀,是他們幾人瞞着趙王計劃的,絕對與趙王無關。」廷尉恐貫高有意替趙王頂罪,不肯直招,便嚴刑拷打,貫高始終沒有改口。一連審訊三日,貫高體無完膚,昏死數次,仍然不改前言,因此尚未定案。那時魯元公主為了丈夫被囚,也趕急來到長安,向母親呂后求救。呂后也向高祖替趙王辯護說:「他是你的女婿,那裡會謀叛呢?」 高祖不聽,反生氣的說:「張敖想做皇帝,難道還會想到你的女兒嗎?」 廷尉也將屢次審訊貫高的詳情,據實奏報高祖。高祖仍不肯遽信,便派了一個與貫高相識的中大夫泄公,私自到獄中去探視,問明隱情,趙王有否同謀。泄公到了獄中,見貫高奄奄一息,遍體鱗傷,便向貫高慰問的說:「你何必為了硬保趙王,自身受這般的痛苦呢!」 貫高回答說:「你的話錯了, 人生在世,那一個不愛父母妻子?現在我自已承認是我首謀,那必定要連累父母妻子三族受誅。難道我有這麼愚蠢麼?為了趙王一個人,而情願三族人送命?但是趙王確實沒有同謀。我怎忍心將他誣攀在內?因此,我寧可滅族,也不肯來誣害趙王啊!」 泄公聽了很是感嘆,便照實返報。 高祖纔相信張敖無罪,赦令出獄。又對泄公說:「貫高至死不肯誣及趙王如此忠義,實在難得!你可向他說:趙王已經釋放,他也一同被罪不究!」於是泄公復至獄中將高祖的話,轉告貫高。貫高聽了,從床上爬起來說:「趙王果然釋放了麼?」泄公說:「不但釋放了,就是你,主上也覺得忠義過人,也赦罪不究!」貫高長嘆的說:「我所以不死忍受痛苦,就是為了要替趙王申冤;現冤已白了,我已盡了責,死是應該的沒有什麼遺恨了!何況謀刺主上,還有什麼面目再作主上的臣屬呢?就是主上可憐我。我內心也感到很愧疚哩!」說完,自已扼喉而死貫高寧可滅族,而不忍趙王受誣,實可稱忠義之士。但胆敢瞞着趙王謀刺高祖,也可說是死有餘辜哩!

        高祖雖然赦了趙王張敖,但并未令他返國。而將他降為宣平侯,改封戚夫人所生的兒子代王如意趙王,并將代地併入趙國。那時如意尚只十歲,因高祖晚年寵愛戚姬,并有意廢太子盈,而改立如意為太子;但以廢長立幼,名義不順,所以尚未見諸實行。但經不起戚姬一再之泣求,高祖只好提出與諸大臣商議,諸大臣皆反對。有御史大夫周昌,就是鎮守滎陽死節周苛的從弟,為人口吃但正直無私,為人所敬畏,就是高祖也怕他三分,聽高祖要廢太子,趕忙出班大呼說:「不不…………不可。」 高祖一看,是口吃的周昌。便問他說:「你只說不可,但究有什麼理由呢?」周昌急得青筋滿面,臉紅耳赤,越急越舌頭轉不過來,說不出話;掙了好一晌,才結結巴巴的回答說:「臣口不能說,但期期知道不可行。陛下欲廢太子,臣期期不奉詔!」 高祖看了周昌如此情形,忍不住哈哈大笑。群臣見周昌結結巴巴連說期期,也不禁暗中好笑。本來是一個很緊張的局面,被周昌演成鬧劇,高祖也就很輕鬆罷議退朝。呂后因關心太子的存廢,對她有很大的關係,在偏殿偷聽,看了周昌這一幕,對周昌很是感激。高祖廢太子之議,無法實行,為了趙王如意年紀太輕,在朝頗多顧慮,便任周昌趙相,隨趙王如意赴趙就國。代地則派代相陳豨鎮守,而戚姬則仍留身邊。這場廢立的鬧劇,就此收場。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三節 貫高忍死替主雪冤 (2.4.3) - (1)
↑ 第三節 貫高忍死替主雪冤 (2.4.3) - (2)
↑ 第三節 貫高忍死替主雪冤 (2.4.3) - (3)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