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第六節 賜銅山鄧通終遭餓死 (2.5.6)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第二冊 中古時代 (由秦至文景之治)

第五章 西漢盛世的「文景之治」

第六節 賜銅山鄧通終遭餓死 (2.5.6)

        却說文帝十四年,重用魏尚雲中守馮唐車騎都尉,鎮守邊遠。果然匈奴畏威,不敢近塞,北方一帶,總算平安。外無大變,內無大役,再加文帝減輕賦稅,勤政愛民,始終以恭儉為治,不敢無故生非,真可謂國泰民安的和平世界呢!

        文帝一生得力老子的「無為」宗旨,薄太后亦好黃老家言。母子性質相同,因此也就引一個旁門左道,逢迎上意,邀寵求榮。一個是公孫臣,一個是辛垣平。一個說漢承土德應尚黃以應天瑞;一個說是五帝阿護應立廟以求多福又有什麼玉光寶氣,文帝幾墮入迷團。後來發覺辛垣平所作所為,完全是虛談偽造,欺君罔上;經交廷尉張釋之審訊明確,不但判成死罪,並且滅族。那時丞相張蒼,年已九十左右,老態龍鐘,不堪任事,乃改選關內候申屠嘉繼位。張蒼返回原籍,因口中無齒,食乳養生。享壽百餘歲方纔逝世。申屠嘉人,曾隨高祖征戰有功,為人剛正廉明,不受私謁;及為丞相,更是嫉邪秉正,守法不阿。有一天入朝奏事,見文帝左側侍臣,形神懈怠,及奏事完畢,便將侍臣指給文帝說:「陛下愛護侍臣不妨使他富貴,至若朝廷儀制,不可不肅,望陛下勿示縱容。」文帝早已瞧着,恐他指名劾奏,忙阻止說:「君且勿言,我當私行教戒」申屠嘉氣憤退出。但文帝返入內宮,並未依前言申戒侍臣。

        你道這位侍臣是誰?原來就是鄧通,現任大中大夫,他係南安人,本無甚學識,只會水中行船,在長安謀得一個御船水手的職務,因通戴黃帽,故稱黃頭郎。誰知時來運轉,竟得平步登天。原來文帝曾得一夢,夢見自已騰空而起,飛入九霄,至距天界不過幾尺,竟力量不足,無法再上。恰巧來了一個黃頭郎,把文帝雙足向上一推,方得上登天界。文帝當時很是喜歡,但回頭看這位黃頭郎,只見他的背影,但覺得他的衣服後面,好像已經破裂,露出一孔,正要喚他轉身,詳視面目,適聞雞叫而醒,但夢境仍歷歷不忘,便想在黃頭郎中察看。是日早朝後,便往巡視御船。將所有黃頭郎約有百人,一併召來見駕。文帝俱令站立左邊,按次一個個,緩緩從御座前走過右邊去。已走過數十人,輪到鄧通,文帝突叫站住,嚇得鄧通冷汗直流,勉強走到御座前跪下,匍伏在地,文帝問明姓名年籍,便傳諭擢鄧通為侍臣。你道為何文帝這樣看重鄧通呢?原來鄧通後衣也有一孔,與夢中所見相合。且鄧字左邊是一字,文帝還道助他登天,應屬此人。所以平白的拔擢,作為應夢賢臣呢!鄧通雖碌碌無能,但始終不忤帝意,故日加寵愛,不到三年便升為大中大夫。丞相申屠嘉早已瞧不上眼,總想將其除治,無奈無機可乘,湊巧見他怠慢失儀,便想乘機面劾,誰知文帝又出言祖護。心想一不做二不休,索性遣人召鄧通相府議事,好加懲戒。鄧通聽說丞相見召,也料他不懷好意,忙入宮向文帝哭奏。文帝說:「你且前去,我當再使人來召你進宮好了。」鄧通只得硬着頭皮,進入相府,門人引入正所,只見申屠嘉衣冠整肅,高坐堂上,滿臉殺氣,鄧通向前參謁。只見申屠嘉厲聲喝道:「朝廷一切朝儀,無論何人均應遵守,你不過是一個小臣,胆敢在殿上戲玩,應作大不敬論。按律當斬!」說完便令左右綁出斬首。嚇得鄧通三魂少了二魂,匍伏在地,叩頭流血,請求饒命 。左右正要動手。忽然外面詔使特節前來,傳旨貸免鄧通死罪。申屠嘉只好將他釋放,並厲聲告誡鄧通說:「他日若再放肆,就是皇上赦你,老夫却也不肯饒你了!」鄧通唯唯受教退出,入見文帝,忍不住兩淚直流的說:「臣幾被丞相斬首了!」,文帝見他那副可憐的慘狀,真是又好笑又好氣,便叫他以後不要冲撞丞相。鄧通從此奉命惟謹,不敢再有失禮。文帝寵愛如初並又擢升為上大夫

        有一天,文帝召入一個相士,叫替鄧通看相。相士看了一回。便直言對文帝說:「他的相貌欠佳,將來不但貧窮,而且要遭餓死」文帝聽了心中很不高興,且憤然的說:「鄧通要富有什麼難處?但憑我一句話,管教他富貴終身,何至將來餓死呢?」於是便降下詔旨,將嚴道的銅山,賜給鄧通,並許他自行鑄錢。那時吳王濞 (ㄆㄧˋ 水流洶湧暴發所發出的聲音)管領東南,覓得故(ㄓㄤ)銅山,鑄錢暢行,富捋皇室。至是鄧通也得銅山鑄錢,東西多吳錢西北多鄧錢,鄧通的財富,也就可想而知了。

        鄧通既得厚寵,感恩圖報,無論任何苦役,均甘之如飴。文帝曾生一癱,潰爛流膿,日夜不安。鄧通便想出一法,用口代文帝吸去癱中的膿血。文帝不覺有感的對鄧通說:「据你看來,究係何人,最為愛朕?」鄧通不知文帝的用意,便隨口回答說:「至親莫如父子,最愛陛下的,當然是太子了。」文帝默然不答。第二天,太子入宮省視,正值文帝癱血又流,便對太子說:「你能為我將癱血吮去嗎?」太子以父命難違,只得硬着頭皮去吮,纔吮了一口,慌忙吐出,已是頻頻作嘔了。文帝看了這種情形,不覺長嘆一聲,叫太子退出,仍叫鄧通入內吮去餘血,鄧通毫無難色,使文帝甚為感動。惟太子回到宮中,尚覺噁心欲吐,經密囑近臣探聽,方知鄧通常入宮吮癱,因此深恨鄧超。後來文帝逝世,太子啟繼位,是為景帝,記起鄧通吮癱的宿恨,一道詔旨,將鄧通拘入獄中,無非是說他私自鑄錢的罪名。不但將嚴道銅山收回,將他的家產抄沒入宮,還要他交清官債。後來鄧通雖然留得性命出獄,但已經是孓然一身了,終落得奄奄餓死,正應了相士的前言,說起來真是奇事哩?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六節 賜銅山鄧通終遭餓死 (2.5.6) - (1)
↑ 第六節 賜銅山鄧通終遭餓死 (2.5.6) - (2)
↑ 第六節 賜銅山鄧通終遭餓死 (2.5.6) - (3)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