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第一節 博浪沙張良椎擊秦始皇 (2.2.1)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第二冊 中古時代 (由秦至文景之治)

第二章 秦朝暴政的覆亡

第一節 博浪沙張良椎擊秦始皇 (2.2.1)

        却說秦始皇是一個好大喜功的人,也許是因為他精力過剩,喜歡活動。當他統一天下後第二年秋天,便向西行巡視隴西一帶;那時已草木凋零,沒有什麼景色,所以在這次西巡,并没有什麼可述的。回到咸陽,過了幾年,春天來了,他又靜極思動,下令東巡。行到泰山,他要學古人舉行封禪泰山的祭典,少不得也要豎立石碑來讚揚他的功績一番。奈天公不作美,當他下山時,忽遇大雨傾盆,從行的人都變成了落湯雞,幸好山腰中有五棵大松樹,可避風雨,於是從人趕忙將始皇的乘輿抬到樹下避雨。始皇大喜,覺得這五棵大松樹護駕有功,使封為五大夫。你說可笑不可笑呢!但他的遊興并不滿足,一路浩浩蕩蕩又由東向南巡行;少不得遇有名勝,便立石紀功。當他渡長江過洞庭湖到湘山 (今洞庭湖中的君山),忽遇大風浪,幾乎船都翻了,嚇得他臉無人色;好容易船攏了岸,上得岸來很是生氣。忽然看到山中有一個小廟,他便向左右說:「這就是湘山祠嗎?」幸有一位博士在旁奏道:「湘妃就是堯帝的二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帝為妻,後來舜帝死在蒼梧,二女也就殉葬了。所以後人把她倆埋在此山立祠致祭,稱為湘君」。始皇聽了,很生氣的說:「皇帝出巡,百神都要開道,什麼湘君,敢來搗蛋!」於是便下令給地方官,派三千刑徒將山上樹木全部伐光,以示懲罰。他這種狂謬的舉動,總算發洩了他的怨氣。此次東南之遊。就在這掃興之餘,回到咸陽去了。

        轉瞬又是一年(始皇二十九年),這位好動的暴君,還都不過數月,又靜極思想動了。於是下令,再作東巡。只苦了那些地方官吏和老百姓,為了供奉這位暴君,真是忙得屎滾尿流。當始皇的駕行至陽武博浪沙的時候,猛聽得一聲怪響,一只大鐵椎飛來,從御車前擦過,落入副車,將副車擊成粉碎。誰知這位暴君命不該絕,竟未毫髮受傷,只是嚇得魂飛魄散罷了。原來副車就是屬車的意思,根本沒有坐人,所以沒有傷人。始皇很是生氣,嚴令緝拿刺客並限令十天內歸案;結果一無所獲,始皇也就只好不了了之了。雖然又繼續東行,到了上黨關中一帶,幸好沒有再發生其他變故,但也就從此中止,匆匆的還都了。始皇經過博浪沙這一椎,總算停了幾年沒有出巡。你說這鐵椎到底是誰擲的呢?這其間還有一段曲折的故事,現在補述於下:

        我們只知道擲這鐵椎的是一個力士,可惜史家沒有記下他的名字。但主使這位力士的,却是個大名鼎鼎的人物;他姓,別號子房韓國人。他的祖父和父親都在韓國做過大官。當秦滅韓的時候,他年紀尚輕,所以沒有做官。他一意一心的想替韓國報仇,便把家中財產全部用來結交天下豪傑,想請求一個力士,來刺秦皇。那時始皇的威勢正盛,誰也不敢去冒這個險。於是他便託名游學,出遊遠方,去請俠義的豪傑,來完成自己的心願。當他經過淮陽的時候,遇到一位豪傑叫倉海君。張良與他談到秦始皇暴虐無道時,倉海君也怒髮沖冠。於是二人便志同道合的去訪求力士,來担當這行刺的任務。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找到一個力大無窮體格魁梧的力士,技藝超群,身手矯捷。張良便解衣推食的待遇他,那力士也願担任這個危險的任務,因此就秘密的鑄了一個一百二十斤重的鐵椎。恰巧始皇二次東巡,張良便拜別倉海君,同力士趕到博浪沙分頭埋伏,誰知力士用力過猛,也是始皇末日未到,只擊中副車。二人分途逃亡,以後便再未見面了。因地方官吏緝拿甚嚴,張良只好改姓埋名,逃到下邳 (ㄆㄟˊ)(今江蘇邳縣)去了。下邳地近東海,離博浪沙數百里,張良在此地又發生了一件傳奇性的故事。他後來興漢滅楚的基礎也就在這時奠定。故事發生是這樣的。

        當張良逃到下邳時,起初尚不敢公然露面,後來聽說始皇已回都去了,便常出來到圯 (ㄧˊ)上觀賞景色散悶,圯上就是橋上,因當地人呼橋做圯。有一天,忽有一個白髮老人從張良身邊走過,恰好老人的一隻鞋子掉在橋下,老人對張良說:「孩子!你下去把我的鞋子檢來!」張良聽了心中很生氣,覺得這位老人太不禮貌了;然而看他老態龍鍾,步履艱難,又不忍心違背老人的意思,於是便吞聲忍氣的下橋去將鞋子抬起來送給老人。那時老人已坐在橋中,伸着腳要張良替他穿上。張良心想不替他穿,又覺得何不好人做到底?於是便跪在地上,低下頭來替老人穿上。老人便摸鬚微笑,等張良穿好,也不稱謝,起身便走。張良覺得這老人很奇特,為了一時的好奇,便遠遠跟着這位老人走去;看他到什麼地方去,還有什麼特別的舉動;不覺跟了一里多路。這個老人好像知道他跟着似的,轉身回來很溫和的對張良說:「你這個孩子實在可教!五天以後,天還未亮的時候,你仍到這裡來與我見面。」張良是個聰明人,知道這位不平凡的老人有些來歷,便跪在地上回答。老人便揚長而去了。張良也不再跟隨,便回到寓所。等到過了五天,天還未亮便趕到原處與老人相會。誰知那位老人已早在那裡了。老人責備張良說:「孩子與老人家約會,應該先到才對,為什麼這時才來?你回去!再過五天,早來見我。」張良不敢多言,回去又等了五天,這一天一聽見雞叫便趕去。誰知老人又先到了;便責備他再過五天再來。張良回去後,到了第三個五天,天剛黑便趁着月色趕到那裡,幸好老人還沒有來。等了不到片刻工夫,老人果然扶着拐杖走來。老人見張良已經先到,便笑着說:「孩子就教,理應先到。」說完,便從袖中取出一册書,交給張良,并囑咐說:「你熟讀此書,將來可以做一番偉大的事業。」張良很是歡喜,想要再問。那老人叮囑說:「十年後,你便可成功。十三年後,你可以到濟北穀城山下,如看見黃色的石頭,那就是我了。」老人說完就走了。當時因為天黑,看不清字跡,不知是什麼書;第二天天亮,打開一看,原來是太公兵法,計分三卷。所謂太公就是姜子牙,助周武王伐紂的太公望。他把太公兵法三卷,讀得爛熟,後來輔助漢高祖劉邦統一天下,就是靠這部兵法哩!這個圯上老人,可能是一個隱士,但究係什麼地方人,姓甚名誰,都無從查考。後來張良同漢高祖經過濟北,果然在穀城山下有一黃色石頭。張良便把它取回供奉。算算時間,剛好十三年。所以後人便稱這位圯上老人黃石公。這個傳奇的故事,也許是這位圯上老人故意弄的玄虛哩!張良之所以能成功偉業,都是憑他這個忍耐的功大得來的啊!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一節 博浪沙張良椎擊秦始皇 (2.2.1) - (1)
↑ 第一節 博浪沙張良椎擊秦始皇 (2.2.1) - (2)
↑ 第一節 博浪沙張良椎擊秦始皇 (2.2.1) - (3)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