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第二節 文帝賢明的作風 (2.5.2)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第二冊 中古時代 (由秦至文景之治)

第五章 西漢盛世的「文景之治」

第二節 文帝賢明的作風 (2.5.2)

        卻說文帝即位後,首先將大臣的兵權收回,交給自己的舊屬,擔負統領南北軍管理宮殿的任務。這就表現他有過人的機智。此外,他有不少的美德。例如:他自奉儉約,經常穿着樸素黑色的袍子,就是姬妾也衣不曳地;他謙沖為懷,容納直諫;最難得是他守法的精神,雖然他具有絕對的權威,也不因個人的愛憎而破壞法統。他侍母至孝,在代郡時,薄太后害病,他親自侍奉湯藥,必先嚐而後進,日夜不息。故以賢孝著稱。他對老百姓慈愛,處事精勤,對人才的獎掖,也很注意。這都是他的長處哩!下面的幾件小事,就可見他賢明的一斑了。

        文帝即位半年,對國事已很熟悉。有一天臨朝,顧問右丞相周勃說:「現天下一年之內,决獄多少呢?」 周勃答稱不知道,又問每年錢榖出入多少?周勃又不知道,因此內心慚愧,直急得冷汗直流。文帝見周勃不能回答,便向左丞相陳平。陳平也未嘗知道這些事,不過他比較精靈,便隨口回答說:「這兩事都各有專職。陛下不必問臣。」文帝又說:「是何人所專管?」 陳平回答說:「陛下欲知决獄多少,請問廷尉,錢榖出入,請問治粟內史。」 文帝很不高興的說:「如此說來,你們做宰相的到底管些什麼事呢?」 陳平伏地回答說:「陛下不以臣為駑鈍,尸位宰相。宰相的職務。上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下撫萬民明庶物外鎮四夷諸侯內使卿大夫各盡職責;職務卻是很重大呢!」 文帝聽了。點頭稱善。周勃見陳平對答如流,更加惶愧,退朝後便向陳平埋怨說:「你為什麼不先告訴我呢?」 陳平笑着說:「你做丞相,難道不知自己的職責?假使皇上問你長城內的盜賊,尚有幾人,試問你又怎樣回答呢?」周勃無話可說,自知才具不及陳平,便假病繳還相印。文帝照准,便專任陳平為丞相了。

      有一天,文帝帶着侍臣,去遊上林苑,見苑內景色宜人,并養着很多禽獸。一時高興,便召上林尉,問及苑內飼養禽獸總數。上林尉竟膛目不知回答,還是監守虎圈的夫(官名),從容代答,一一詳陳。文帝很高興,并稱讚他說:「好一個吏目,能如此纔算盡職哩!」回頭便要從官張釋之將嗇夫升為上林令。原來釋之曾對文帝進陳治道,文帝叫他不必高論,且論近時;釋之便將秦漢得失,詳細評述。因此文帝甚為賞識,便加官為謁者僕射,每次車駕出游,必叫釋之隨着。此時釋之奉諭,半響未答。文帝再申前令,釋之便反問文帝說:「陛下覺得絳侯周勃東陽侯張相如的人品怎樣?」文帝說:「都是忠厚長者。」 釋之又說:「陛下既知二人為忠厚長者,為什麼又想重用嗇夫呢?他兩人平時論事,都不善言,當然不及嗇夫利口。難道陛下不記得秦始皇麼?」文帝又反問說:「秦始皇有什麼過錯呢?」 釋之說:「秦始皇專任刀筆吏,務事苛求,後來風尚所及,競相口辯,故不得聞過,遂致天下瓦解。今陛下以嗇夫能言,便欲超遷,臣恐天下將以利口為風尚哩!」文帝點頭稱善,便不升嗇夫的官,并升釋之為宮車令

        又梁王入朝,與太子同車入宮,行過司馬門,未曾下車。被釋之看見,趕往阻止太子和梁王不得進宮。并據律劾奏其不敬之罪。按漢律司馬門最重,除天子外,任何人進入,均須下車。文帝覺得事體不大,未予重視,便將奏摺擱置。被薄太后知道了,責文帝縱容兒子。文帝連忙謝罪,自稱教子不嚴。太后乃遣使傳旨,赦免太子和梁王,纔准入宮。文帝不但不怪釋之多事,且稱釋之守法不阿,遂升釋之為中大夫;未幾又升為中郎將

      文帝在長安東南七十里的地方,自營生壙(墓穴),因山為墳,故稱霸陵;有一天往遊,不覺感慨的說:「人生不過百年,難免一死。我死後,若用北山石為槨,再加紵絮和漆密封,定能堅固不破,無人能搖動呢!」 從臣都應了一個是字。獨釋之回答說:「臣以皇陵中間,若藏有珍寶,使人涎羨,就令再堅固,尚不免有隙可尋。否則的話,就是沒有石槨,又怕什麼呢?」文帝聽了,覺得有理,也就點頭稱善。嗣又令釋之為廷尉。釋之執法廉平有威,都中無不憚服。有一天,文帝駕行中渭橋,有人從橋下經過,驚動御馬,侍衛執送廷尉法辦。文帝欲將其處死,釋之依體只斷令罰金,文帝也只得依他判斷。又有人偷高廟前玉環,賊被捕,後交廷尉釋之判令處斬。文帝大怒說:「城盜先帝法物,罪大惡極。應該滅族。」釋之免冠苦諫,說:「法止如此,假如愚民妄取長陵一杯土,陛下將用何法懲治呢?」文帝也覺得罪只本身,便亦依儀。由此可見文帝并不濫用威權和守法的精神了!

        此外尚有一人名叫袁盎,為前任中郎將,前隨文帝游幸,也有幾次犯顏直諫,言人所不敢言。文帝寵信宦官趙談,使他參乘(陪坐)。袁盎直諫說:「臣聞天子同車,無非天下豪傑,今漢雖缺乏人材,奈何令刀鋸刑餘的人同車共載呢!」文帝只好叫趙談下車。又文帝騎馬,欲急馳走峻壁而下,袁盎急忙向前攬住馬韁,文帝笑道:「將軍為什麼這樣胆怯呢?」 袁盎回答說:「臣聞千金之子,坐不垂堂,聖主不乘危,不僥倖。今主上親臨不測,倘若有傷陛下,陛下雖不自愛,難道不顧及高廟和太后麼?」 文帝乃止,又文帝所寵愛的慎夫人,常與竇后形行并坐。 嫡庶不分。竇后出身寒微,遇事謙退,從不計較,被袁盎看見,硬要慎夫人退坐下首,分出嫡庶。文帝也覺得袁盎多管閒事,心中很不高興,袁盎從容諫道:「臣聞尊卑有序,方能上下和睦, 陛下既立皇后,其他嬪妃當然不能并尊。慎夫人越禮,很容易養成驕恣,前鑑不遠,難道沒 有聽說當時的『人彘』麼?」文帝聽得「人彘」二字,恍然大悟,怒氣全消;并入內將袁盎的話,告訴慎夫人,慎夫人始知袁盎的諫諍,實在是保全她,乃取出五十金,賜給袁盎致謝。由上面這些小事看來,文帝是多麼的賢明寬厚,容納諫言啊!由於能知過改過,所以能成為一代的英主!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二節 文帝賢明的作風 (2.5.2) - (1)
↑ 第二節 文帝賢明的作風 (2.5.2) - (2)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