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6日 星期三

第五節 伏女傳經和緹縈救父 (2.5.5)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第二冊 中古時代 (由秦至文景之治)

第五章 西漢盛世的「文景之治」

第五節 伏女傳經和緹縈救父 (2.5.5)

        却說秦始皇焚書坑儒,並禁止人民藏書。那時濟南有一個老儒伏生名勝,精尚書學,為秦朝博士,當焚書令下時,不得不將書取出焚毁,只有一部尚書,因研究有素,不肯取出,暗藏夾壁中,及至秦亡漢興,纔敢回到家中,破壁取書。因在壁中受着潮濕,原書大半爛毁,只剩得斷簡殘編,取出檢視,僅存二十九篇,還破碎不全。文帝即位,下詔求經,別書尚有人民藏著,獨缺尚書。後訪得濟南伏生,以尚書傳授濟南子弟,乃派太常掌故鼂錯(讀如晁措)往受業。伏生年衰齒落,連說話都不清楚,並且鼂錯籍隸穎川,與濟南距離頗遠,方言也不通,幸虧伏生有一女兒名叫羲娥,凤秉父傳,頗通尚書大義。當時伏生講授時,伏女立在父側,依着父言,逐句傳譯。其實伏生所傳尚書二十九篇,原書已斷爛,一半是伏生記憶出來,有無錯誤,無從悉考。後至漢武帝時,魯恭王孔子舊宅,得孔壁所藏書經,字跡亦多腐蝕,不過較伏生所傳,又加二十九篇計五十八篇,由孔子十二世孫孔安國考簽註,流傳後世,故有今文尚書古文尚書之爭論!但伏女替父傳經的美名,也就彪炳史册了。

        又當時齊國境內,也有一位閨閣千金,揚名不朽;就是太倉令淳于意的少女緹縈,淳于意家居臨淄,素好行醫;為人治病,能預決人生死,一經處方,無不痊癒,因此遠近聞名,門庭若市,應接不暇。也曾做過一任太倉令,未幾辭官,他與人看病,也從不計較診費。因為求醫的人太多,沒有請到他診治的,未免便生怨恨。文帝十三年,有一個勢家告發他借醫欺人,輕視生命。當由地方有司將他拏訊判成肉刑。只因淳于意沒有兒子,只有五個女兒,臨行時都去送父。淳于意長嘆說:「生女不生男,緩急無所用!」為此兩語,激動了他的少女緹縈,便收拾行李,隨父來到長安,緹縈拼死謁關上訴。文帝接着少女緹縈的書:大意謂「死者不可以復生刑者不可復屬,雖亦改過自新,其道莫由!妾願沒入為宮婢,以贖父罪。」等語。文帝覽表甚為感動,便下令赦免淳于意的罪行;並令他父母歸家。又因緹縈書中有「刑者不可復屬」一語,逐下詔革除肉刑。你道漢律肉刑是什麼?一曰黥(臉上刺字),二曰劓(ㄧˋ)(割鼻),三曰斷左右趾(將足趾截去)。緹縈上書救父,不但全孝,並且全仁。其影響所及,實在是深遠哩!淳于意因曾為太倉令,故漢人稱他為倉公。史記中有倉公列傳,記其事跡甚詳。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五節 伏女傳經和緹縈救父 (2.5.5)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