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第一節 鴻門宴項伯救劉邦 (2.3.1)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第二冊 中古時代 (由秦至文景之治)

第三章 項羽分封後的楚漢相爭

第一節 鴻門宴項伯救劉邦 (2.3.1)

        却說劉邦既入咸陽宮中,手下將士多有乘隙暗取政府內財寶分用的,只有蕭何獨自到丞相府,將秦朝所有的山川圖籍書表,一併收藏,因此能知全國的情形:諸如關塞險要戶籍人口,均能按圖索骥,一目了然。這也是蕭何特別精細頭腦過人的地方。劉邦是一個平民出身,從來沒有得到過好的生活享受,乍看到秦宮的繁華,也不免有所留戀,一連數日不出宮門;但他到底不愧是一個開國的雄主,接受張良等人的勸告,及時回頭,退出秦宮,屯兵咸陽以東的壩上;對於秦宮的府庫財物,一無所取,并予封存派人守護,等待各路諸侯前來共同處理。懷王當初對諸將曾有誰先入關中,便封他為王的約言,因此劉邦頗以關內主人自居,召集秦中父老,宣佈廢除秦的苛法,僅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及盜抵罪。」於是秦人皆大歡喜,惟恐劉邦不稱王關中了。

        且說項羽既平定河北,率領楚軍,以及諸侯的軍隊和投降的秦軍,積極向西進行入關。聽說秦兵有怨言,恐怕這些投降的秦兵叛變。便派英布蒲將軍把這二十萬投降的秦兵一夜之間都用計活埋了。你說他的手段殘暴不殘暴呢?劉邦聽說項羽已封章邯雍王,預備把章邯封王關中,便派兵把守函谷關,以防外軍進入。項羽到了函谷關見劉邦派兵防守,很是生氣。一怒便把關攻下了,進駐鴻門 (今陝西臨潼縣東)與劉邦的軍隊,相距只有四十里。當時項羽大軍有四十萬,而劉邦則僅十萬左右,如果項羽要進攻劉邦,很容易把劉邦的武力消滅;假使應付不當的話,劉邦的處境是很危險的呢!

        那時適有劉邦帳下的左司馬曹無傷,因對劉邦不滿,便潛往楚營向項羽挑撥,說:「劉邦有意稱王關中,將秦宮財寶據為己有」等語。當時項羽帳下的謀士范增也向項羽進言說:「劉邦雖是亭長出身,又貪財好色,本來不足重視;但是這次進入關中,作風完全改變,可見他的志氣不小。應該趁這個機會解決他。不可錯過這個機會!」項羽聽了暴跳如雷大聲說:「劉邦這小子!我要解決他,真好像摧枯拉朽一般,明天看他能活得成否!」誰知這些話,被項羽的叔父項伯聽到了。原來項伯曾犯殺人罪,逃到下邳遇見張良,因同病相憐,便與他同一居處避禍。項伯記起舊恩,想張良現在劉邦帳下當參謀長。豈能免禍?於是漏夜趕到劉邦營中去找張良,勸張良趕快離開,免受無謂犧牲。張良聽了項羽要進攻劉邦的消息,不但不逃,且將這個秘密告訴劉邦。劉邦聽了大驚,當即與項伯相見,盛情款待,并與項伯訂成兒女親家;同時對項伯表明自己絕無稱王關中的野心,至於秦宮財寶府庫,都封藏未動,等項將軍前來接收。再者派兵防守函谷關,是為着預防強盜,決不是背叛他,切不要聽人挑撥離間,而傷了自家人的和氣。請求項伯代為轉達,並約定第二天親到楚營來請罪等語。項伯被劉邦的一片誠意所感動,便滿口答應,回到楚營便對項羽進言。項羽聽了項伯的一篇解說也覺得很有道理,便不再仇視劉邦了。

        第二天一早,劉邦只帶了張良樊噲及隨從百餘人,騎馬到了鴻門劉邦項羽卑躬屈節禮敬有加,甚獲項羽的歡心,便留他在營中舉行宴會,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鴻門宴」。在宴會上,范增幾次舉玉玦暗示項羽,趁機殺害劉邦。但項羽總不願用此種卑鄙的手段,去殺害一個一同起義有功的人。祇是假裝沒有看見。范增見此計不行,便暗中退席召項羽的堂兄弟項莊,假意舞劍取樂,趁機下手暗殺劉邦。這個詭計又被項伯看穿了,便也假意雙劍對舞,暗中防護劉邦,使項莊不得接近劉邦。張良看到情勢不妙,便也出來將樊噲召入。樊噲左手持盾右手執劍,闖入帳去。衛士攔阻,被他格倒數人,衝到席前,怒目相視,有拚命的氣概。項伯項莊也停了舞劍,呆呆的望着。項羽見了樊噲這副氣概,也吃了一驚,忙問道:「你是什麼人?」 張良連忙近前代為回答說:「他是我主沛公的驂 (ㄘㄢ)樊噲。」項羽隨口稱讚的說:「好一個壯士,可賜給他酒肉。」左右取來酒肉,樊噲接了酒,一口喝乾;用刀切肉,頃刻食完。乃向項羽拱手稱謝。項羽問他是否可以再飲。樊噲回答說:「死都不怕,還怕什麼酒呢?」項羽又問說:「你為誰拚死呀?」 樊噲正色的回答說:「秦因暴虐無道,故天下諸侯均起反叛。 懷王曾與諸將立約,先入秦關者,便可稱王。我主沛公,先入咸陽,并未稱王;屯兵灞上,風餐露宿,等待將軍,而將軍竟聽信小人的讒言,想殺有功的人,這與暴秦有什麼分別呢?但臣未奉命闖入,有干禁令,實在是為我主沛公訴冤而來。所以我說死都不怕,就是指此,請將軍寬恕 !」 項羽聽了無言可答,只好默然。

        張良示意劉邦,劉邦會意,斥退樊喻。假意說上廁所,便同樊噲偷偷的逃回灞上;留下玉壁一雙,玉斗一只,由張良代為獻上項羽范增。項羽問及劉邦為何不辭而別,張良回答說:「將軍與沛公情同兄弟,諒也不致加害於沛公,惟將軍帳下或有與沛公有仇,想將沛公殺害,而嫁禍給將軍。沛公若死,天下的人都會批評將軍。將軍坐受惡名,而諸侯也樂得獨立。沛公不好明說,只好脫身避禍。想將軍英武過人,自然可以了解沛公的苦衷呢!」項羽為人躁急多疑,聽了張良這篇話,便疑及范增,雙目向范增注視。范增因計不行,已經很懊惱;再見到項羽對他注視,也料項羽對他起了疑心,禁不住怒上加怒,氣上加氣,拿過玉斗擲在地下,用劍砍碎,假意朝着項莊憤憤的說:「小孩子實在不足與謀大事!將來搶奪項王天下的,必定是劉邦,我們將來都要被他所俘虜了!」 項羽見范增生氣,也不想與他計較,便起身拂袖入帳去了。張良謝過項伯,便召集隨從回到灞上,劉邦回來後,便把這個挑撥是非的曹無傷殺了,但仍駐灞上,以觀變化。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一節 鴻門宴項伯救劉邦 (2.3.1) - (1)
↑ 第一節 鴻門宴項伯救劉邦 (2.3.1) - (2)
↑ 第一節 鴻門宴項伯救劉邦 (2.3.1) - (3)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