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 上古時代 (由上古時代至秦的統一)
第七章 西周的建國與東遷
第六節 周室中衰與「共和行政」 (1.7.6)
穆王之後,為共王和懿王。據說那時王室衰弱,西方戎狄時常侵擾,曾遷都犬丘(今陝西興平縣)。懿王傳位給弟弟辟方,號孝王,頗能和睦西戎,西方暫時總算安定。孝王傳給懿王的兒子燮,號夷王。據說夷王有惡疾,行為暴虐,周室又衰。
夷王傳子胡號厲王,更暴虐專制。那時大概是國用不足,發生困難,所以任用榮夷公做卿士(等於後代宰相),實行專利(國營壟斷)政策,搜括民財;弄得民怨騰沸,誹謗王室言語大起 。厲王叫衛巫「監謗」,凡有誹謗王室的人,即加刑殺,過得老百姓不敢說話,在路上相遇時,祇用眼睛示意。
三年以後,老百姓實在受不了啦,起來暴亂,厲王逃奔彘地(今山西霍縣),國內行政,一說由周公召公兩個大臣攝行政事;一說有一個叫做共和伯的諸侯代行王政,故稱「共和行政」。但兩說均無確實史料可資考證,當然不能偏信。但厲王出走失位後,國內由大臣或諸侯代行處理政事,當然是可能的。據說「共和行政」共十四年。
厲王去世後,太子靜即位,是為宣王,才結束了「共和行政」。那時所謂「共和」,并不是現代的所謂「民主共和」,仍為貴族執政,不過在攝行國政的時候,是多數貴族的公意,決不是出於一二人的主使。共和元年,是公元前八四一年,為中國歷史正確年代的開始。
![]() |
↑ 第六節 周室中衰與「共和行政」 (1.7.6) - (1) |
![]() |
↑ 第六節 周室中衰與「共和行政」 (1.7.6) - (2)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