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冊 上古時代 (由上古時代至秦的統一)
第五章 夏代的遞傳
第三節 夏代的覆亡 (1.5.3)
少康中興後,頗有一番興盛氣象,政治也很清明,人民都能安屆樂業。七傳到孔甲,因過於迷信鬼神,政治十分繁亂,所屬諸侯都離心離德,國勢就漸漸的衰落了。孔甲再六傳到履葵,即歷史上有名的暴君桀;寵愛妃子妹喜,暴虐無道,朝政廢弛。
人民不堪其擾,都採不合作政策,消極抵抗;另一面聽說商湯有德,都去投從商湯。諸侯也都紛紛背叛。於是商湯便率領着服從他的諸侯去征伐夏桀,雙方大戰於鳴條 (今安徽境內)。夏桀大敗被俘,商湯沒有殺他,把他放逐到南巢 (今安徽桐城縣南巢湖沿岸)。
夏於是滅亡。夏自禹到桀,共傳十四位君主,歷年約四百三十二年。
夏朝一代,因水患平息,水利辦得很好,故農業很發達。因九州的界限和沿革都有詳盡的劃分,行政系統和地方制度觀念,大約都在那時發靭的。又推行夏曆 (俗謂陰曆或農曆) ,很適合農業社會的需要,歷時數千年,民國成立後,雖然廢除陰曆改用陽曆,但民間現仍愛用陰曆。由此可見陰曆在我國民間的份量了。
原書照片如下:
![]() |
↑ 第三節 夏代的覆亡 (1.5.3)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