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第四節 陳勝吳廣揭竿抗暴 (2.2.4)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第二冊 中古時代 (由秦至文景之治)

第二章 秦朝暴政的覆亡

第四節 陳勝吳廣揭竿抗暴 (2.2.4)

        却說二世元年七月,有詔令頒發到陽城,徵調閭左貧民九百人,充作戍卒,去戍守漁陽 (今北平附近)地方。其中有一個農夫姓,別號,少時家中貧窮,受僱替人耕田,工作相當辛苦。有一天,他很累了,和幾個同伴坐在田垠(ㄧㄣˊ)上休息,顯出很是懊惱的樣子。同伴們不覺問他為什麼這樣沮喪。陳勝回答說:「這工作實在太苦了。有一天,我若得志,享受富貴,必不忘記你們。要你們一同去享受哩。」同伴都不覺好笑的說:「你和我們一樣窮,只好替人耕田,還想什麼富貴呢!」 陳勝長嘆的說:「唉!燕雀怎麼知道鴻鵠的志氣哩!」 陳勝因為家貧,沒有錢捐輸,不能免役,此次亦被徵調在內。地方官查驗點名時,見陳勝身體魁偉,氣概不凡,便暗加賞識,就選拔他當屯長。又有陽夏吳廣,身體與陳勝相差不多,也選拔他為屯長 。當時還派兩個將尉監督同行,即日出發。并叫他們在途中不得滯留,務必按限期到達,免于罪咎。

        走了幾天,到達大澤鄉 (今安徽宿縣南),距漁陽城 (今北平附近)尚有數千里,適遇大雨連綿,大澤鄉本為低窪地,一望盡成水鄉,無法通過;只好就地選擇高處駐紮,等天睛後再走。偏偏雨不但不停,而且水漸增漲。經此耽擱,已經無法按限期趕到戍地。按秦朝的法律很嚴,軍隊誤期,要全體處斬陳勝吳廣本不相識,此次既已做了同事,可說同生死共患難了,因此兩人意氣甚是相投。兩人因為與其誤期前去漁陽送死,不如另求生路,於是便暗中商議,由陳勝在一塊小帛上用紅字寫「陳勝王」三字,暗中塞入魚腹中,晚上則由吳廣躲在遠處樹林中點一盞灯使灯光忽明忽滅,好像鬼火,并學狼叫及暗中喊「大楚興」「陳勝王」二語,來惑亂軍心。果然戍卒剖魚時,發現魚腹中有帛上丹書「陳勝王」三字,感到很驚奇,便暗中傳說,立時全營皆知。到了晚上又聽得遠處有狼嗥 (ㄏㄠˊ)的聲音,又見鬼火閃爍,隱約的聽到「大楚興」和「陳勝王」的聲音,於是軍中議論紛紛,交頭接耳。陳勝見軍心已動。目的已達,便與吳廣去見二個監督的將尉。誰知這二個監督的大員,原是一對糊塗蟲;因天雨難行,便借酒澆愁,整天只是喝酒,醉了便睡;軍中的事都叫屯長自去辦理。因此陳勝吳廣能結好軍心,與部卒同苦,毫不剋扣,甚得士卒擁愛,而那二個將尉,尚蒙在鼓裡。二人去見時,兩個將尉尚醉醺醺的高臥未起。二人便偷了他倆的佩劍,將二個將尉殺死了;然後走出帳外,召集部卒,宣佈說:「我們因為下雨的關係,在這裡耽擱了這樣久,現在就是天晴,晝夜的趕路,也無法在限期內趕到漁陽。我們不能按限期內趕到,照法律是要全體處斬的!就是僥倖的遇救,也未必能得到活命。要知道北方天氣寒冷,在此冰天雪地中,怎麼禁受得了?何况胡人專喜侵略,難免不乘隙侵入。我們在風雪中既要受寒,又要拼命作戰,那不是死路一條嗎?我們就是要死,也要死得有代價。反正是一死,何不冒死起義?如此,才不負此一生!難道王侯將相,是有種的麼?」大家聽了他的言詞慷慨激昂,無不感動;只因怕二個監督的將尉,所以不敢直呼贊同。陳勝看破此種隱情,於是大聲的宣佈說:「我和吳屯長因不願白白去送死,并希望大家也不去冤枉送死,所以決計起事,並且已經把這兩個將尉殺死了!」 大眾聽了,一時歡聽雷動,齊喊「願聽尊命」!陳勝於是走入帳內將二將尉的頭割下來祭旗。同時歃血為盟,公推陳勝為主吳廣為副;定國號為張楚,即張大楚國的意思;一面起草檄文,假稱公子扶蘇和楚將項燕在軍中為主帥。這無非利用老百姓對扶蘇和項燕懷念的心理。陳勝自稱為將軍吳廣都尉大澤鄉的地方官,聽說陳勝造反,早就逃走了。於是便佔住大澤鄉。但因一時無法找到這許多的武器,除以農民鋤頭鐵耙作武器外,向山中砍伐樹木鋸作棍棒,削竹為槍;忙碌了幾天,稍備軍容,史稱「揭竿而起」,正是他們起義時武器缺乏的寫照。

        接着帶兵攻入靳 (ㄐㄧㄣˋ),城內驚慌得了不得,官吏逃跑了,老百姓投降了,兵不血刃的便佔住了縣城。就在這人心浮動的情况下,不久的時間,便攻佔了不少的城邑;當他們的軍隊攻佔到 (今河南淮陽縣)的時候。已經有兵車六七百乘騎兵千餘人步兵萬餘人了。於是陳勝便在陳自立為王;吳廣為「假王」。自陳勝揚竿起義後,各地紛紛響應,殺死秦朝官吏起義;不久時間整個秦帝國的東部,都陷於動亂之中。尤以舊楚國境內,起義的最多,聲勢也最大。因為楚境的人民,過慣了自由的生活,且民性強悍,自然不易接受專制暴政的控制,遇事情感也容易衝動。且秦滅六國,以楚最為無罪。自楚懷王被騙客死於秦,楚國人民對他甚為懷念。故楚隱士南公說:「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不為無因哩!

        那時適有大梁二個賢士來見陳勝,一名張耳,一名陳餘。張耳比陳餘年紀長,二人情同父子,誓同生死,結為刎頸交。張耳曾為魏外黄令,及秦滅魏後,張耳便同陳餘逃難隱居於陳,改名換姓,充當里正監門。有一天,陳餘因一點小事觸怒了里吏,里吏拿鞭子要打他。陳餘想起而抗拒,張耳在旁看見,忙暗示意陳餘,要他忍受鞭笞(ㄔ)。等到受打完了,里吏走後,張耳便引陳餘到外面樹下,悄悄的對他說:「我會再三囑咐你,小不忍則亂大謀。一點小的屈辱都不能忍受,乃欲與小吏拼命,還能成大事嗎?」陳餘始悔悟謝過。陳勝兵行入陳,乃往求見。陳勝久間二人大名,便即相見。二人勸陳勝暫時不要稱王,宜圖大事陳勝不聽。二人見陳勝不納良言,本想離開;因尚無處棲身,只好暫在陳勝帳下充當參謀,等待機會。

        陳勝稱王後,立即派將分路進兵。一路派他的老友武臣為將軍,張耳陳餘為校尉,協助武臣,北上略取原前趙國的地方。一路派周市 (ㄈㄨˊ)為將軍,北上攻略原前魏國的地方。西進分三路:一路派吳廣滎陽 (今河南滎陽縣);其他二路是周文函谷關宋留武關 (今陝西商縣東) 直指向秦庭關中進兵。武臣攻入邯鄲,即自立為趙王,以張耳陳餘為將相。武臣又派韓廣去攻原前燕國的地方。韓廣攻到燕地後,也自立為燕王周市攻入魏地後,又向東進至原屬齊國的地方。這時舊齊王室的後裔田儋,已自立為齊王,發兵抵抗,結果周市大敗;回到魏地後,便立舊魏王室的後裔魏咎魏王。周文的軍隊已攻破函谷關到達咸陽以西的 (ㄒㄧˋ 同戲) (今陝西臨潼縣東) 了。至此陳勝的軍隊已有兵車千乘,士卒數十萬人了。這只是陳勝起兵後二三個月的事哩!

        至此除以外,原有的楚齊魏趙燕都已稱王了,為何秦庭竟置若罔聞呢?原來二世只知在宮中淫樂,而趙高則只知趁奉,粉飾太平,匿情不報。直至周文的軍隊已攻入關中,才着慌起來;連忙赦免驪山的刑徒,并解放奴隸的兒子,給以兵器,派少府(官名)章邯率領出兵應戰。章邯智勇雙全,勇猛善戰。周文的軍隊一路來未遇到大敵,總道是秦兵不堪一擊,不料章邯兵到,勢如潮湧,結果大敗出關。秦兵一直追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周文兵敗自殺,他的部隊也就瓦解了。這時吳廣正圍滎陽不下,其部將田臧聽說秦兵將至,而吳廣又驕不知兵,很是危險,因此便假託陳勝的命令,把吳廣殺了。陳勝只好以田臧為主將。田臧一面留少數兵圍滎陽,一面親率大軍去抵抗秦兵,結果在滎陽西北的敖倉,被章邯殺得大敗,田臧陣亡,這一路又被解決了,章邯的軍隊乘勝東進至陳以西,陳勝只好親自督戰;結果大敗而逃,在途中被車夫莊賈殺死。莊賈準備向秦投降,那時適有將軍呂臣新陽殺來,替陳勝報仇,將陳勝尸首安葬在 (ㄉㄤ丶),直到漢高祖平定天下,追念陳勝首倡革命的功勳,為他修墓設祀。可憐陳勝只稱王六個月,竟被一個車夫砍為兩段。相傳陳勝稱王後,因過去有富貴不相忘的諾言,那些農夫都想來博取榮華富貴,因不知禮節,進入宮中看到陳設華麗,均吃驚的大呼小叫,村言野語,滿口髒話。陳勝對這些貧賤時好朋友,不好怠慢,只好接待。誰知這些鄉愚吃了大魚大肉,喝得醉醺醺的,把陳勝少年時的鄙俚瑣褻私事,大聲當作笑話談論。陳勝的左右實在看不過去,便照直告訴陳勝。陳勝聽了老羞成怒,便把這些胡言亂語的農夫綁出去殺了。陳勝的岳父和小舅子,看到陳勝這樣寡恩,都告辭回鄉去了。為了這種種原因,從此都知道陳勝刻薄,相率灰心,不肯效力。後來他的車夫殺他,說不定都是存有這些積怨呢!

        宋留的這支軍隊,本已攻佔南陽,後來知道陳勝被殺,又叛變了。宋留也只好降秦,結果也被秦殺了,陳勝的勢力,雖然大體消滅了,但各地起義的義師却越來越多。章邯雖然東征西剿,起初連獲勝利成為秦末的風雲人物,但燎原的野火,己漫延到每個角落。顧此失彼,撲滅不暇。終於逼着他走上敗降的路上去呢!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四節 陳勝吳廣揭竿抗暴 (2.2.4) - (1)
↑ 第四節 陳勝吳廣揭竿抗暴 (2.2.4) - (2)
↑ 第四節 陳勝吳廣揭竿抗暴 (2.2.4) - (3)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