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第八節 破釜沉舟項羽大破秦兵 (2.2.8)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第二冊 中古時代 (由秦至文景之治)

第二章 秦朝暴政的覆亡

第八節 破釜沉舟項羽大破秦兵 (2.2.8)

        却說趙高害死了李斯,做了丞相,凡軍國大事,都歸他一手包攬。二世只不過是一個傀儡,但他也落得不聞不問,逍遙享樂。趙高也知道禍亂日益蔓延,便致書給章邯,責成他從速平盜。章邯失敗困守濮陽後,也想出奇制勝,立點戰功,便每日派偵騎探聽項梁的軍情。那時項梁駐守定陶,因連獲勝利,不免驕傲滿志;且適值淫雨兼旬,總以為章邯敗走濮陽,決不敢再來。而劉邦項羽的軍隊,自攻破雍邱殺死李由後,又返攻外黃,也因天雨無法進攻,只將外黃城圍困。項梁既不將這兩軍召回,又疏於防範,只知飲酒取樂解悶。有一謀士宋義察知秦兵日增,引以為憂,便向項梁進諫,應注意戒備。項梁聽了掀鬚大笑,覺得太於過慮。宋義尚欲再言,適項梁想派一人使齊,宋義知道再言無益,便討了這個差使到齊國去了。宋義在半路上恰好遇到齊國的使者,二人交談之下,宋義便對齊使說:「武信君(項梁的封號)兵勝而驕,士卒都疏於防範;現秦兵日增,必為所敗。我因避禍,才討了這趟差使,我看你還是慢一點去以免受累。我料不出十天之內,武信君必定失敗哩!」齊使也覺得他的話必非無因,便也就緩緩前進。果然齊使未到達楚營,項梁失敗身亡了。原來宋義去後,項梁仍未加戒備。因時當秋季,淒風苦雨,晝夜不停,總以為秦兵不會進攻。誰知處心積慮的章邯,探聽楚營懈怠,未加戒備,便領兵趁雨夜偷襲楚營。楚營毫無準備。被殺得尸横遍地,全軍覆滅。項梁亦被章邯所殺。這真是驕兵必敗,而應了宋義的前言呢?」

        楚營失了主帥,全軍崩潰。有幾個命不該死的兵士逃出來,奔往外黃,報告劉邦項羽。二人得了項梁敗亡凶信,覺得軍心已亂,無法再攻外黃,便撤圍東歸;并將楚都盱眙 (今安徽盱眙縣)遷到彭城 (今江蘇銅山縣),積極佈防,準備與秦兵廝殺。誰知章邯以為項梁已死,楚地已不足為憂。便率兵渡黄河北上,去攻擊趙國去了。那時齊使在途得知項梁敗亡。楚懷王已遷都到彭城,自慶幸得免禍,便改道趕到彭城;傳達齊王的使命後,偶與懷王談及項梁敗亡及自已免禍經過,實在全仗宋義有先見之明。因此懷王宋義甚為器重。適宋義也自齊歸來 ,懷王便留宋義在他身邊,參贊軍機了。

        却說趙王武臣因內亂被殺,張耳陳餘另立舊趙王室後裔趙歇趙王章邯北上後,大破趙軍,并將邯鄲城都毀平了。趙王歇走入鉅鹿 (今河北平鄉縣),被秦兵圍困。趙派使向楚求救,楚懷王乃派宋義為上將,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領兵救趙;另派劉邦收集陳勝、項梁的散卒,西進伐秦。項羽本來請求與劉邦一同西征,但懷王以項羽過於殘暴,動輒屠城,恐失秦人之心,故派他去隨宋義救趙。宋義的軍隊到達安陽逗留四十六日未動。項羽主張趕快渡河,與趙夾攻秦軍。宋義不肯,項羽惱了,便殺掉宋義取得兵權懷王亦明知項羽奪權,只好便任項羽為上將。項羽得到正式任命後,便派英布蒲將軍 (史記上未列蒲將軍姓名,故無法改證) 領兵二萬人渡河,自為後應。結果獲得小勝。接着項羽親率全軍渡河;渡河後并破釜沉舟,以示必死之決心。進抵鉅鹿,楚軍均捨命有進無退,殺得秦兵大敗,并俘虜秦將王離,遂解鉅鹿之圍。那時章邯的軍隊屯駐鉅鹿以南,也被楚軍殺敗。章邯因外受楚軍的逼迫,內受趙高的嫉妒,走頭無路,只好率領長史司馬欣和都尉董翳向項羽投降。當項羽救鉅鹿之前,各國救趙的軍隊,到達鉅鹿外圍者有十餘起之多,但都觀望不前,不敢與秦軍交戰;後來看到楚軍作戰的英勇,大破秦軍,各國將領對項羽無不懾服,於是項羽便成了各國聯軍的統帥了。「破釜沉舟」的成語,便是指此一戰役哩!

        回頭再說劉邦,自秦二世二年年底受命西進伐秦,當時因秦軍的主力,被吸引在北方,所以一路上未遇到勁敵;他横穿現在河南省的東部,到第二年年中,已到達洛陽以東的地區。在那裡與打游擊戰的張良部隊會合。并得彭越和六十歲老儒酈生 (名食其)的協助,很順利的攻取了南陽。大軍西行,望風披靡。很順利的便直抵武關 (今陝西商縣)了。這時秦廷又發生了一件驚天動地的事情!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八節 破釜沉舟項羽大破秦兵 (2.2.8) - (1)
↑ 第八節 破釜沉舟項羽大破秦兵 (2.2.8) - (2)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