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第十節 屯兵灞上秦王嬰投降 (2.2.10)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第二冊 中古時代 (由秦至文景之治)

第二章 秦朝暴政的覆亡

第十節 屯兵灞上秦王嬰投降 (2.2.10)

        却說劉邦攻破武關 (今陝西商縣東)後,乘勝繼續前進,採取酈生張良的計謀,派周勃為大將,襲取峻關 (今陝西藍田縣東) 。按周勃本是沛縣的一個貧民,少時學織蠶絹糊口;又因他善於吹簫,常到喪家去充當樂工;後來長大,身長力壯,學習弓馬,沛縣縣令聽說他英明,便派他做了一個小小的武官。劉邦入沛縣起義,周勃便投效在劉邦部下;每次作戰時,均能奮勇立功,故深得劉邦信任。當公子嬰殺趙高的時候,劉邦的軍隊,又乘勝將秦軍主力殲滅於藍田以南 (今陝西藍田縣西) ;大破秦兵後,沿途毫無阻難,便直指咸陽,屯兵灞上 (今陝西安東)了。

        當秦王嬰正在按秦舊例改元,交相慶賀的時候,前綫逃回來的敗兵,報稱劉邦的大軍,已接近咸陽;嚇得秦王驚惶失措,忙召大臣商議。大家都束手無策,不敢發言,一點應付的方法都沒有。正在傍徨無主的時候。忽有劉邦派人送來招降書。秦王嬰看了,覺得既不能戰,又不能守,只好投降;便駕着素車白馬,穿着喪服,頸上掛着絲條,捧着傳國的玉璽,流淚出城, 走到枳道 (今陝西咸陽東北),跪在路旁,等候劉邦大軍,俯首投降。劉邦接了玉璽,命令起來,一同進入咸陽城內。有人勸劉邦殺了秦王嬰,免遭後患。劉邦回答說:「懷王派我入秦, 就是因為我寬容大度。人家既然投降,又何必殺害人家呢?」說完,便吩咐手下,好好的看管秦王嬰,自率將佐,進入秦宮裡去了。總計公子嬰從繼位到投降,只四十六天,秦帝國到此終結,其實這并不是公子嬰的罪過,實在是因為始皇和二世暴虐過甚,造孽太深,所以才有此悲慘的結局!從此便進入歷史上所謂的漢朝元年」了。但事實上那時漢朝尚没有建立,又經過四年半的楚漢相爭,真正統一的漢朝才建立。因此歷史又把秦朝滅亡後的四年半,稱之為「秦漢之際」或「楚漢相爭之際」。

        始皇統一稱帝,在位十二年二世繼位三年王子嬰在位四十六日而亡:凡三君,共十五年。秦朝統一的時間,雖然短暫,但在此期間,却有幾件極關重要的事情,影響後世至鉅,是值得稱道的,現在分述如下:

(一) 確立中國版圖:秦併六國後,廢除封建,將天下劃分為四十二郡。後世雖然略有變遷,但從此便造成了二千餘年來中國疆域的大輪廓。此種建樹,對中國史上的政體,確有很大的功績。我們若僅以專制來批評秦朝,是不公平的。

(二) 為中華民族之構成奠定了基礎:所謂「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之社會,從此便群居生息同一版圖,沐浴寢饋同一文化,中國人治理中國的疆土,來發展中國文化了。

(三) 創建了中國的政治制度:自郡縣制度建立,從此便消融了平民貴族階級的對立,不復有貴族世襲封建制度的存在,在中國史上可謂開一新局面。由於國人對政治意義的認識,因此割據的局面,人民均稱為亂世。統一政府出現,才是天下太平

(四) 為中國學術思想,奠定「大同觀」與「平等觀」:所謂「大同觀」「王道」與「霸術」,就是文化的世界主義功利的國家主義之別。先秦思想均趨嚮前者,以人類全體福利為對象,以天下太平為嚮往境界;秦的統一,在當時中國人目中,實在已經是超國界的天下了。所謂「平等觀」,階級與平等,就是貴族主義平民主義之別。先秦思想均趨向後者,是以仁愛為中心的人道主義,對教育主張啟發與自由,對政治主張德威與平等,對異族主張同化與和平。這些都是大同思想之表現。此實為中國數千來文化的核心,也是造成偉大崇高的中國民族性的根源。

        總之,中國經過春秋戰國的紛擾,自秦統一,廢除了封建,實行郡縣確定了中國的政治制度;其對外開拓邊境,防禦外冠。始皇可說是一個最注重國防的君主。不能說秦代的政治, 沒有高遠的理想,但由於焚書坑儒拑制人民思想濫用民力;如戌守五嶺五十萬人,戌守長城三十萬人,築阿房宫及皇陵七十萬人,此等都是苦役;所以民不堪命,陳勝吳廣揭竿而起,而致天下大亂,一個強大的帝國,終於走上滅亡的路,這實在是後世,一個很好的教訓哩!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十節 屯兵灞上秦王嬰投降 (2.2.10) - (1)
↑ 第十節 屯兵灞上秦王嬰投降 (2.2.10) - (2)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