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冊 中古時代 (由秦至文景之治)
第五章 西漢盛世的「文景之治」
第四節 賈誼的改革建議 (2.5.4)
却說西漢時代的洛陽,是一個大商業都會,會產生過不少的人才。有一個絕頂聰明的洛陽少年,曾針對文帝時代政治社會上的種種病態,提出了一套宏遠的改革建議,這建議可說是漢朝的建國大綱,在文帝及以後的時代中,逐步實現,終使漢朝創造了歷史上輝煌的一頁。
賈誼在河南守吳公門下,極被器重,吳公因政績卓著,文帝特召為廷尉。吳公入朝,特將賈誼推荐給文帝,說賈誼博通群書,可備咨詢。文帝便徵賈誼為博士。那時他不過二十多歲,文帝對他很是賞識,僅一年的時間,便超遷至大中大夫。賈誼勸文帝改革制度,悉更秦法,其內容為改正朔、易服色、定官制、興禮樂等,計數千百言,列舉綱要。文帝却也很讚賞,不過因事關重大,雖沒有全部採納,但也更改了部份法令。賈誼又建議請耕籍田,遣列候就國,文帝乃照議施行;復想升任賈誼為公卿,於是引起老牌軍人政客和功臣們的恐慌。丞相周勃、太尉灌嬰、御史大夫馮敬、東陽侯張相如等,各懷妒忌,交相詆毁。常至文帝面前說:「洛陽少年,紛更喜事。意在擅權,不宜輕用!」文帝為眾議所迫。也就變了主意,竟使賈誼為長沙王太傅。賈誼怏怏出都南下,渡過湘水,悲弔戰國時楚臣屈原,作弔屈原賦自此,至今燴炙人口呢!
當文帝將淮南封地分為三國,封給劉長的三個兒子時,賈誼得知此事,便上書諫阻。文帝雖未採納,却也記起賈誼,便遣使召賈誼回都。君臣相見,很是歡洽,一直談到深夜,文帝始返回內寢,並自歎說:「我久不見賈誼,總以他不及我,今日方知我不及他呢?」 賈誼以為此次見召,必得在朝任事。誰知詔旨領下,竟調任為梁王相。滿腔抑鬱,無處發洩,乃討論時政得失,上了一篇有名的「治安策」,約萬餘言,分作數大綱:應痛哭者一事,是為了諸侯王國,力強難制;應流涕者二事,是為了匈奴寇掠,禦侮乏才;應長太息者六事,是為了尊卑無序,禮義不興,廉恥不行,諸君(太子)失教,臣下失敬等事。文帝展誦再三,見他滿紙牢騷,似乎禍亂就在眼前;但自觀天下大事,一時不致遽變,何必多事紛更,雖然採納了部份,但「治安策」中大部份均束之高閣了。
文帝十一年,梁王揖自梁入朝,途中墮馬而死。賈誼既不得志,並悲梁王身死,自已為傳無狀,越加心灰意冷,鬱鬱寡歡。至文帝十二年病逝,死時年纔三十三歲哩!
原書掃描如下:
![]() |
↑ 第四節 賈誼的改革建議 (2.5.4) - (1) |
![]() |
↑ 第四節 賈誼的改革建議 (2.5.4) - (2)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