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3日 星期日

第六節 殺郡守項梁叔姪舉兵 (2.2.6)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第二冊 中古時代 (由秦至文景之治)

第二章 秦朝暴政的覆亡

第六節 殺郡守項梁叔姪舉兵 (2.2.6)

        却說項梁項燕的兒子。王齊領兵滅楚國的時候,項燕兵敗自殺。項梁既遭國難,又念父仇,常想起兵報仇;但秦國的勢力正在強盛時期。項梁手無寸鐵,當然沒有辦法來完成他的志願。項梁有一個姪兒叫項籍,表字子羽;因嫌子羽二字累贅,所以只單稱一個「」字。項羽少年的時候,父親便死了,依靠叔父項梁為生。項羽幼時,他的叔父叫他讀書,一點沒有進步;又叫他去學習劍術,也一點沒有成就。他的叔父見他這樣沒出息,很是生氣,便責罵他。項羽回答說:「讀書有什麼大用?只不過記記姓名,學劍術雖然能護身,但也不過抵敵一個人而已!我要學的話,一定要學能抵敵萬人的本領!」項梁聽了項羽的話,怒氣也就平了,便對項羽說:「好的!你既有這大的志氣,我從此便教給你學習兵法吧!」於是便取出祖傳兵法,教項羽閱讀。項羽生性粗魯,初開始時倒很留心,久了又生厭倦。不肯深加研究;所有兵法大意。雖然略有所知,但始終未能融會貫通。項梁知道他本性難移。他就聽他蹉跎過去了
後來項梁因被仇家陷害,株連成獄;幸得曹無傷代向獄掾 (ㄩㄢˋ 副官佐通稱) 司馬欣說項,始得滅罪出獄。項梁出獄後,心中甚為憤恨。也是合當有事,有一天,項梁與仇家在途相遇,二人爭吵之下,一言不合。項梁便把仇家打死了;自知命案關天,闖出大禍,便帶同姪兒項羽逃到吳中 (今江蘇吳縣),隱姓埋名。當地人仕因未知項梁叔姪來歷,且項梁為人見義勇為,遇事能斷,深得當地人仕信任。每遇地方興辦建設大工,及豪門喜喪大事,都請項梁來主辦。吳人佩服他的才識都願聽從他的指揮。當秦始皇東巡渡浙江游會稽的時候,項梁叔姪會隨同大家去看始皇的鑾駕。大家都盛稱天子的威儀,而項羽則獨對叔父項梁說:「他雖然是個皇帝,有什麼了不起!我却可以取而代之哩!」項梁聽了大驚,忙掩住項羽的嘴吧;告誡他不要亂說。那時項羽已到了二十多歲了,身長八尺,悍目重瞳,力能扛鼎,氣可拔山,吳中少年没有人敢惹他,都害怕他的勇力。項梁知道項羽將來不平凡,料也不在人下,因此陰懷大志,暗地裏養了勇士數十人,并私鑄兵器,以等待機會舉事。

        當陳勝舉兵發難的時候,項梁正想起義,忽會稽郡守殷通派人來約項梁前去商議事情;原來也是為了陳勝發難,龩 (ㄐㄧㄣˋ ) 失守,有意起兵的意思。項梁當然正中心懷,很是贊同。殷通因想找一個勇士桓楚主持軍事。問項梁是否知桓楚的住處。項梁偽稱他的姪兒項羽知道,并約定第二天帶來相見。項梁回家後便與項羽秘密商議妥當。第二天,帶了項羽各暗藏利劍,去見殷通。當項羽到內室去拜見郡守殷通的時候,項梁使個眼色說:「好行動了!」項羽取出懷中利劍,將殷通殺死,割下首級。項梁則取得郡守的印綬,懸在腰間。二人走將出來,有很多武士手中持有武器攔住他們。項羽有萬夫不當之勇,怎會把這些武士放在眼內;一聲吆喝,便有好幾個頭顱滾在地上了。嚇得逃的逃,跑的跑,沒有一人再敢近前。於是項梁便當眾宣佈,無非是秦政暴虐無道,郡守貪橫,故將他殺了,改圖大事等語。那時郡中人員和城中父老,又誰敢說一個不字?城中安定以後,項梁便自稱將軍會稽郡守項羽偏將;并遍貼文告,招募兵勇,不久計得 (ㄌㄩˇ 脊椎骨) 力方剛的壯士八千人,號稱子弟兵。項羽那時只二十四歲,便做了八千子弟兵的首領呢!後人覺得項氏起義謀殺郡守,適見其貪詐;起義雖與劉邦相似,然沛令係沛中父老所殺,而非由劉邦動手。且殷通并無被殺的罪,何況又誠心相邀起事呢?由此小節。便可見劉項事業的成敗了。

        到了第二年三月,項梁叔姪領兵渡江北上,沿途收納起義的豪傑陳嬰英布 (又名黥布,因曾犯罪受黥刑,在臉上被刺有數字)等。兵行到下邳 (今江蘇邱縣)時已有六七萬人了。那時彭城 (今江蘇銅山縣)以東,尚有秦嘉所率領的一支義軍,奉楚舊貴族景駒楚王,也為項梁的武力所吞併。就是劉邦所率領的二三千人,至此也接受項梁的指揮。後來得到陳勝兵敗被殺的消息後,項梁聽從謀士居巢人 (今安徽巢縣) 范增的建議,在民間訪得舊楚懷王孫子名叫的,擁立為王,仍稱楚懷王;用以激發楚人對秦的舊恨。定都盱眙 (ㄒㄩ  ㄧˊ) (今安徽盱眙縣)。項梁則自號為武信君。又採納張良的建議,立舊韓宗室後裔韓成韓王,以張良為司徒。但張良因兵力不足,只能在黃河南岸的穎川一帶,過着游擊的生活而已。

        現在且說劉邦為何會投奔項梁呢!劉邦因奔母喪,暫按兵不動。適有秦兵來攻豐鄉。豐鄉為劉邦的故里,乃調兵將秦兵擊退,派里人雍齒監守。誰知雍齒素與劉邦不和,且受周市的引誘便將豐縣投降於魏。劉邦得知。甚為震怒,便親自帶兵到豐鄉去攻雍齒;偏偏久攻不下,乃撤兵北上,想另借大兵來攻打。經過下邳時,遇到張良糾集同志數百人,正欲乘勢出頭。劉邦會見張良與談一切兵機,張良均對答如流;大得劉邦賞識,便留張良在自己帳下為謀士。最奇怪的是張良所說的,沒有人能領悟,獨劉邦能一一體會,語語投機。張良因歎息說:「沛 公 (劉邦)的智識,真是天授的呢?」從此張良便隨着劉邦,不再他去了。後來劉邦向項梁借軍反攻豐鄉,雍齒防守不住,便投降魏國去了。

        却說秦將章邯張楚王陳勝後,接着使進擊魏王咎臨濟 (今河南陳留縣西北)。齊王田儋派兵相救,為秦所敗。田儋戰死魏王咎自殺。魏咎的弟弟魏豹投奔到。楚懷王給他數千兵,反攻魏地,擊退秦兵。楚懷王乃立魏豹為魏王。齊地又為田榮平定,立田儋的兒子齊王田榮自為齊相,魏齊二地又暫時算是安定了。

        項梁進擊秦軍,連獲勝利。秦將章邯敗入濮陽固守,項梁駐守定 (今山東定陶縣),指揮軍事。另派項羽劉邦帶兵西進兵。兵行到雍邱,秦三川守將李由 (李斯的長子)領兵迎敵,被項羽所殺,秦兵大敗。李由總算為秦庭盡了忠。但趙高却要誣李由謀反,把一個開國的丞相李斯,冤枉坐罪,活活的冤死了,這也許是李斯造孽過多的報應吧!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六節 殺郡守項梁叔姪舉兵 (2.2.6) - (1)
↑ 第六節 殺郡守項梁叔姪舉兵 (2.2.6) - (2)
↑ 第六節 殺郡守項梁叔姪舉兵 (2.2.6) - (3)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