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第八節「借箸代籌」紀信替死 (2.3.8)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第二冊 中古時代 (由秦至文景之治)

第三章 項羽分封後的楚漢相爭

第八節「借箸代籌」紀信替死 (2.3.8)

        却說韓信平定魏趙,聲威大振,燕王臧荼也就畏威投降。捷報傳到滎陽劉邦當然心喜;便依照韓信的建議,封張耳趙王,另命韓信領兵攻。但項羽屢欲進攻滎陽,出兵數次,均未能得手,於是便命大將鍾離昧率兵萬人,去截斷漢軍敖倉的粮食,結果襲擊成功。項羽得了捷報,便親率大軍西行,直向滎陽進攻。滎陽城內因粮道被截斷,正愁軍粮不足。想派兵去救應敖倉粮道,又聽說項羽親自領兵來攻滎陽。把一個漢王劉邦急得好像熱鍋上螞蟻,坐立不安;忙向酈生問計。酈生建議「如商周分封桀紂後代的故事,今分王六國後嗣,以牽制項羽,使楚孤立」。劉邦覺得也有道理,於是即命有司鑄造六國王印,派酈生去傳達封王的使命。王印尚未鑄好,酈生已在整裝待發了。

        適值張良進謁,因見劉邦正在吃飯,不便前去打擾;但被劉邦看見了,忙向張良招手說: 「你來得正好,快來商決一件大事!」 張良走近前來,劉邦又說:「近日有人建議,請封六國後人牽制楚軍,究竟可否照行呢?」張良連忙回答說:「這是什麼人出此下策?若是照行的話,那麼大事就完了!」 劉邦聽了大驚,忙將筷子放下,就將酈生所說的話,轉告張良。張良隨手拿了劉邦放下的筷子, 指陳利害得失說:「臣請為大王借箸(即筷子)代籌(代替籌碼的意思),說明害處。從前湯武伐桀紂,仍封其後嗣;那是已經征服了不妨示點恩。今日大王自問,是否已將項羽征服?這是一不可行武王釋放箕子於囚牢,并封祭比干的墳墓。今日大王能否如此做?這是二不可武王散發鹿台的財貨救濟貧窮。今日大王能否如此做?這是三不可行武主回國,倒載干戈表示不復用兵。今日大王能否如此做?這是四不可行休馬華山表示不再乘。大王能否做到?這是五不可行放牛桃林表示不再運粮。大王能否做到?這是六不可行。天下豪傑來從大王,無不望功成受封。今復立六國後嗣,還有什麼地來分封臣屬?人人失望。必歸事六國的故主。大王再靠何人來取天下?這是七不可行。楚不強則已,如楚強的話,六國新主必畏楚而附楚。大王又怎能強令他們稱臣?這是八不可行。有此八不可行,不但不能制楚,且徒多樹敵國。這不是大事都完了麼?」那時劉邦口中的飯,尚未嚥下,仔細聽張良說話;等張良的話說完,氣得將口中的飯吐出,大罵酈生誤事。急叫左右速 將所鑄的六國王印銷燬。酈生一場高興,也就變成沒趣了。這就是「借箸代籌」的故事。

        過了幾日,楚軍已兵臨滎陽城下,把城團團圍困。劉邦曾遣使向項羽議和:願以滎陽為界,西面屬漢,東面屬楚。你想此時項羽氣勢正盛,怎肯議和?攻城愈急。滎陽城中將士,因連日抵禦攻城,累得筋疲力盡,且粮道斷絕,貯粮將盡,眼見得危急萬分,朝不保夕了。劉邦焦急異常,就是張良陳平雖然平日智術過人,到此也弄得一籌莫展。忽有漢將紀信獻計,顧假扮漢王,出城向項羽投降,然後劉邦等則化裝趁機逃出城去。這計策雖好,惟假扮漢王的紀信,則難免不被項羽殺害。劉邦當然不忍紀信替他去死,但忠心耿耿的紀信,則情願粉身碎骨, 以報漢王知遇之恩。經再三策劃之下,又由陳平定計,寫就降書,派使去向楚營投降;另外則佈置準備趁機脫逃的計劃。項羽得了劉邦的降書,很是高興,并約定當晚出降,項羽又警告漢使,不得誤期,否則要殺盡城中軍民。漢使去後,項羽便吩咐鍾離昧等,一俟漢王出來,就將他捉住開刀。等到夜半。只見滎陽城東門大開。放出了很多人,但前後并無火炬,看不清楚是 什麼人。楚兵恐是詐降,忙向前攔截;但近前一看,原來是一群婦女,形形色色,連綿不斷,一時蔚為奇觀。其他把守各門的楚將,也以為漢王既開東門出降,總會出來。只要防住東門不使漢王逃脫便算盡責;所以都向東門來看熱鬧,也就不加禁止。誰知漢王劉邦帶著張良陳平夏侯嬰樊噲等,已潛開西門,溜出城去了,但留御史大夫周苛及裨將樅公等守城。這群陸陸續續出來的婦女,約有幾千人,走了好久才走完,然後始見有漢兵擁着一乘龍車,中間坐著一個王者,前遮後擁,看不清面目;都以為是真的是漢王來投降,高興得高呼萬歲。但龍車進入楚營,仍未見漢王下車。項羽不免驚疑,便喝令左右用火炬環照車中。只見車上坐着穿漢王衣服的人,但面目卻非劉邦。因大聲叫罵說:「你是什麼人?敢來冒充漢王!」車中人回答說:「我乃大漢將軍紀信。」 項羽聽了,咆哮的叫罵不止。紀信反而哈哈大笑說:「項羽!你這個匹夫聽着:我主豈肯投降?現已早出滎陽,往招各路兵馬,來和你決一勝負。料你必定失敗,被我主擒獲。你若見機的話,趕快退去,尚可免一死哩!」項羽氣極大怒,忙叫軍士用火把來燒龍車。紀信端坐不動,仍大罵項羽不止。霎時全車成灰,一道忠魂已經往天堂報到去了。紀信甘願代替漢王,捨身赴難。使漢王能逃出危城,致被項羽用火燒死,實為漢室的第一忠臣哩!

        項羽燒死了紀信,急欲進入滎陽城,不料城門已閉,仍堅守如故。楚軍猛攻數次,均被守兵擊退。周苛樅公因恐魏王豹居心反覆,或被楚軍勾通,便把魏豹殺了,聲言魏豹謀反,因此加誅;軍吏無不懍服,同心戮力,終將危城守住了。項羽還想併力將城攻破,忽報漢王已自關中徵兵,馳出武關,向宛洛進兵。項羽聽了大驚,恐劉邦再去襲攻彭城,隨即侍令撤圍南行。

        原來劉邦陳平密計,開放東門放婦女出城,以誤人耳目,自己則率將吏潛開西門,馳往成皋;本擬徵兵返救滎陽,有轅生建議進兵宛城項羽必定恐漢軍再襲彭城,移兵前來攔阻,那時滎陽就可解圍了。劉邦照計施行,果然項羽撤圍領兵前來。劉邦只掘壕固守,楚軍無法衝入,項羽氣得暴跳如雷。忽探馬來報,彭越又越過睢水攻入下邳,守將薛公被殺。氣得項羽怒髮衝冠,只好又拔營東行,去攻彭越。彭越是一個游擊專家,見項羽來勢汹汹,抵擋不住,便又領兵渡過睢水向北奔去了。項羽追趕不及,探得劉邦又自宛城轉入成皋,便又引兵西進,順道先攻滎陽。滎陽守將以為項羽已經撤圍走了,一時不會再來,所以防備鬆懈了;楚軍驟至,防禦不及,竟被攻破。結果忠心耿耿的周苛樅公同時不屈被殺,都做了漢室的忠魂。項羽又乘勝進攻成皋。劉邦聽說滎陽已失守,料成皋難守,便率領夏侯嬰等往依韓信去了。結果成皋城中守將,見漢王已走,英布獨力難守,於是只好棄城出走。項羽進入成皋,聞劉邦早已出走,料知追趕不及,只好就在成皋駐下,另圖進取。

        却說劉邦到了修武韓信營中時,韓信尚早睡未起,劉邦取得兵符將印,便發號施令。韓信張耳只得向劉邦謝罪。劉邦也未加深責,便命張耳回去鎮守地,又派韓信到趙地另募集人馬東去平定地。現在修武所有人馬則由自己率領,南下伺機與楚再戰。那時項羽本可繼續西進,直薄關中;誰知在楚後搗亂的彭越,等項羽走後,又乘機攻入睢陽(今河南商邱縣南 ),外黃(今河南把縣東)等十七城,燒掠楚軍的粮運。使這位暴躁的西楚霸王真是氣得七孔生烟,只好又回師來進剿彭越。為了彭越的搗亂,真是使楚軍疲於奔命呢!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八節「借箸代籌」紀信替死 (2.3.8) - (1)
↑ 第八節「借箸代籌」紀信替死 (2.3.8) - (2)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