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第四節 呂后毒計大戮功臣 (2.4.4)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第二冊 中古時代 (由秦至文景之治)

第四章 西漢初期的政局

第四節 呂后毒計大戮功臣 (2.4.4)

        却說韓信自降封以後,心中問問不樂。很少外出應酬;有一天入朝見駕,高祖與他談論諸將的才具。韓信所品評各將的高下,高祖都未滿意,便問韓信說:「你覺得我能統領多少人馬 ?」 韓信回答說:「陛下不過能領十萬人。」高祖說:「你自問能領多少人馬呢?」 韓信說:「多多益善!」(就是愈多愈好的意思),高祖笑着說:「你既多多益善,為什麼反被我所擒呢?」 韓信停了半响纔說:「陛下不善統兵,却善馭將,所以我被陛下所擒。且陛下所為,均由天授似的,不是單靠人力呢!」高祖聽了。大笑不已;當韓信退朝時,尚注目多時,可知對韓信的猜忌了。當陳豨被派為代相,赴任時曾到韓信處辭行。韓信握着陳豨的手,同步入內室,并屏去左右,私對陳豨說:「我與你相交數年,現在有一句話對你說,不知你願意聽否? 」陳豨回答說:「願聽將軍的指示。」韓信說:「你奉命鎮守代地,代地兵強馬壯,你又是主上最親信的人,正好趁機圖謀大事。就是有人報告你謀反,主上也不會相信。等他知道確實消息,必定大怒,親自領兵來征討。那時我在朝中趁機起事,內應外合,取天下也就不難了。」 陳豨素來敬佩韓信的才能,便當面允諾。韓信又叮囑幾句,方纔告別。陳豨到了代地,果然陰結爪牙,準備起事。他又羡慕前魏信陵君好養食客,此番受韓信囑託,也就廣為結交;無論豪商巨賈,統皆羅致門下。因代地相憐,偏偏被趙相周昌看破;趁高祖的父親太上皇病逝,入都會葬的時候,便私向高祖檢舉,陳豨有謀反的意圖。高祖聽了,也很吃驚;又因陳豨未來會葬,更加生疑;便派人赴代查訪,果然查得陳豨門客很多,且多不法之徒。高祖不想用兵征討,便下旨召陳豨返朝。陳豨那裡敢回朝,適韓王信偵悉陳豨有抗命情形,便派部將王黃曼邱臣向他引誘。陳豨至此也就樂得連絡,便舉兵造反,自稱為代王。高祖聽了這個消息,果然大怒,便親自領兵出征;所有朝中政事,內則密囑呂后,外則委派蕭何,方纔放心出師。高祖到了趙地,探得陳豨的部屬,多為商人,於是便派幹員攜金四出,收買陳豨的部將;一面懸賞捉拿王黃、曼邱臣二人。結果陳豨的部將被收買很多,紛紛前來投降。於是分兵四路,向代地進攻,經過一場大戰,韓王信陣亡,王黃曼邱臣被擒斬首,陳豨敗走匈奴去了。代地平定後,便將代趙仍舊分開封。薄姬所生的兒子代王。原來高祖專寵戚姬,對薄姬很是冷淡,薄姬毫無怨言; 此次母子同行赴代就國,反得跳出禍門,安享富貴。而戚姬雖得專寵,到頭來終遭滅身之禍。謂「禍福無門,惟人自召。」真是至理名言!

        當高祖平定代地後,忽接呂后密報,已將韓信殺了,并夷三族。高祖聽了這個消息,真是又驚又喜;想不到他的黃臉婆竟替他解除了一件隱憂呢!原來呂后自受高祖密囑後,正想趁機攬權,做些驚天動地的事業,使人畏服。適有人上書密報韓信陳豨通謀造反,前次已有密約。呂后得了這個消息,很是惶恐,便召入蕭何密商。由蕭何定計,派人假說係高祖遣來傳報捷言,已將陳豨破滅。朝臣不知是計,都紛紛入朝稱賀。只韓信稱病,杜門不出。蕭何借着探病為由,去見韓信,并勸韓信應入朝道賀,以釋群疑。韓信聽了蕭何的話,也覺有理。便隨蕭何入朝。剛進入朝門,便被武士捉住。韓信大叫蕭何相救,但蕭何不知去向。武士將韓信押到呂后那裡,呂后見了韓信,大怒說:「你為什麼與陳豨通謀造反?」 韓信辯答說:「這話是從何而來的呢?」 呂后說:「現奉主上的詔命:陳豨已經被擒,供出是你主使。且有人上書告發你謀反屬實,還有什麼話說?」 說完,不由韓信申辯,便喝會武士推出殿旁鐘室斬首。韓信臨死時,仰天長嘆說:「悔不聽蒯徹的話,反為一個女子所害,這真是天命啊!」 韓信輔佐漢高祖平定天下,有十大功勞,現在一筆勾銷。就是前時力荐韓信的蕭何,反助呂后設計誘韓信入宮,置之於死地。所以後人有為韓信悲吟云:「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實在是一句公論呢!最可嘆的是:韓信被殺就算了,為什麼連韓信的父族母族妻族都要殺盡呢?呂后的狠毒,實在令人為韓信抱不平呢?

        高祖回到長安,并不責妻擅殺。只問韓信死時,有無他語。呂后說出韓信自悔不用蒯徹的計議等語。高祖聽了很驚,便派人至地捉拿蒯徹。蒯徹被押解來京,由高祖親自審問說:「你胆敢唆使韓信造反麼?」 蒯徹說:「臣原要他獨立,可惜他不聽,致遭族滅之禍。若他聽我的話,怎會被陛下所殺呢?」 高祖聽了大怒,便下令將蒯徹放入油鍋中去烹煮。蒯徹大呼冤枉。高祖說:「你叫韓信造反,罪過韓信,還有什麼冤枉呀?」 蒯徹朗聲的說:「秦失其鹿天下共同追逐。當時尚不知鹿死誰手,那裡有什麼君臣名義,來箝制人心? 所謂人臣各為其主,臣當時只知有韓信,不知有陛下。今日海內粗定,也未嘗沒有暗地懷謀的,試問陛下能一一捉來烹殺麼?既不能一一捉來烹殺。而獨烹殺臣一人,這不是冤枉麼?」高祖聽了,不覺微笑說:「你總算能言善辯,朕便赦免你回去」即命左右解縛將蒯徹釋放了。

        且說梁王彭越,見韓信被擒,降王為候,也恐禍及於已,因此深具戒心。高祖征陳豨時,曾派使召彭越會師,彭越託病未往;高祖很是生氣,派使賚詔斥責。彭越更加害怕,想親自赴朝謝罪。部將扈輒諫阻說:「王前日不行,今日始去謝罪,必定被他所擒;不如就此舉事,乘虛西進,截住漢帝的歸路,尚有所作為呢!」彭越聽了扈輒的話,只聽從一半:仍藉口生病,未往謝罪,但也沒有造反,只是蹉跎過去。不料太僕僕聞知,便擅自行事。彭越想將他治罪,他便逃往朝中,反向高祖檢舉。高祖立即派遣將士賚詔到梁,出其不意,便將彭越和扈輒拘捕。派廷尉王恬開審訊,當經訊明彭越雖無意造反,但不將扈輒論罪,顯係不忠,應該依法論罪。高祖因韓信被誅事,心中頗感不安,便將彭越赦免死罪,廢為平民,謫徙蜀地青衣縣居住,而只將扈輒斬首了事。也是彭越命裡該死,在路上遇到女殺星呂后。呂后看到彭越并未處死,便心生一計:假意向前慰問。彭越泣陳無罪。并請求呂后代為說情。呂后一口應允,且叫彭越同行回朝。到了都中,呂后自己入宮去見高祖。叫彭越在外候信。彭越尚信以為真,眼巴巴的候着,等了半天,只見宮中出來幾個衛士,又把彭越拘捕了。原來呂后見了高祖,便勸高祖殺彭越,免留後患;一面又囑人告發彭越暗中招兵買馬,陰謀造反等情。你想彭越到此,那有活命?不但斬首市曹,且夷三族;還把他尸首做成肉醬,分賜諸侯。且將他的首級懸掛示眾,并詔令:如有人收埋他的首級,即與彭越同罪。可憐彭越死得是多麼慘啊!

        過了數天,守吏捉到一人,素服來祭彭越的首級。高祖聞報大怒,對那人說:「你是什麼人?敢來私祭彭越」 那人回答說:「臣是梁王彭越的大夫欒布。」高祖更生氣的大聲說:你難道沒有看見我的詔書嗎?竟敢公然哭祭:顯係同謀,真是罪該萬死。」左右衛士正要動手,欒布抬頭對高祖說:「容臣再說一句活,雖死亦無恨!」高祖說:「好吧!你儘管說罷!」 欒布說:「陛下前困彭城,敗走滎陽成皋的時候,若不是梁王彭越在梁地擾亂項王的後方,截斷項王的粮道,恐怕項王早已入駐關中了。當時梁王若從楚則漢破,從漢則漢興。且垓下一戰 ,若梁王不來,項王也未必就會敗亡。現在天下已定,梁王既已受封,怎會造反呢?前因有病在身,徵召未至,便疑他造反;現已身誅族夷,臣恐此後功臣,人人自危,不反也要反了。今梁王已死,臣因與他有君臣之義,故敢冒死違詔前來私祭,本不望再生,現在已說明,臣情願就死!」高祖見他語言慷慨,詞色激昂,也覺得所為太過,急命左右放開欒布,並授官都尉。俗謂「士為知已者死」,像欒布這般冒死酬知已,總算當之不愧呢!

        卻說淮南王英布,見韓信彭越都已身誅族滅,也不免胆戰心驚;深恐輪到自己身上,便暗中派部將帶兵防守邊境,以防不測。後因他的愛姬害病,就醫診治,而醫家對門,就是中大夫賁赫的住宅。賁赫為了趁機巴結王姬,便買了很多的奇珍異寶送給王姬;等王姬病好了,又準備了一席豐盛的酒宴,擺在醫家為王姬慶賀。王姬回宮後,英布問及病中情形;王姬說到賁赫盛情照料一節,英布頓時壞疑王姬與賁赫必有奸情,很是生氣。便派使去召賁赫。賁赫尚以為王姬代為吹嘘。得到英布歡心;及見來使語言有異,便盛情款待來使,探問情由。使者因受了賁赫的賄賂,便照實直告,賁赫才知弄巧反拙,於是稱病未去;又恐英布派兵來拏,便即乘車向西逃往長安。果然不到半日。英布便派兵圍住賁赫住宅,搜查不見賁赫,又派兵向西追了二百餘里,沒有追到。英布也料到賁赫必逃往長安告變,便索性把賁赫一家老小都殺了。高祖聽說英布造反,尚不肯深信,及探得英布已將賁赫一家老小都殺了,才相信英布果有謀反的企圖。當時因病體新癒,想派太子盈領兵出擊英布。呂后聽說高祖要派太子領兵出擊英布,便哭哭啼啼的對高祖說:「太子領兵出征,有功不能加封,無功卻不免受罪;且英布為天下猛將,善於用兵,實在不可輕敵。現朝中諸將,都是陛下的故舊,怎肯受太子的節制。出效死力?徒使英布得勢。只有陛下親征,方可平亂。」 高祖聽了很感慨的說:「我原也知道這孩子沒有出息,不能任事,什麼都要我這個老頭子去辦。好吧!我就去親征英布好了。」是日便頒下詔命,準備親征;并預立趙姬所生的兒子長為淮南王。以備將來接代英布的封地。

        卻說英布已出兵攻入荆楚二地;并號令軍中說:「漢帝已經老了,必定不能親來;而從前善戰的將士,只有韓信彭越二人。現在都被殺了,其餘的都用不着顧慮。只要各位努力向前,取天下是很容易的呢!」 英布攻佔了荆楚二地,便領兵溯江西進。及抵達靳州所屬會甄的地方,與漢軍相遇;見高祖親自領兵前來,卻使英布出乎意外。但勢成騎虎,只好佈成陣勢,準備廝殺。兩陣對立,高祖立在陣前,遙對英布說:「我已封你為王,已經酬勞你的功勞了,為什 麼還要興兵造反呢?」 英布說不出什麼理由,便乾脆隨口的回答說:「為王怎及得做皇帝呢? 我也無非是想做皇帝呀!」高祖聽了大怒,便指揮將士殺出,攻入英布陣中。英布便令前軍射箭,漢軍雖有傷亡,仍然前仆後繼,有進無退。高祖親自指揮,將士更是勇往向前,勢不可當。忽然一箭飛來,射中高祖前胸,幸身披鐵甲,箭簇尚未深入。高祖忍痛捫胸、仍大呼殺賊。將士見高祖中箭仍勇敢指揮,無不奮勇衝殺。英布大敗,只率領百餘殘騎潰退;他不敢回都,渡過淮河,便向江南方向逃竄,適有長沙王吳臣,遣使貽書給英布,叫他到長沙去避難。英布因與吳臣有郎舅親誼的關係,得了吳臣的書信,很是高興,急忙改道走向鄱陽;夜宿驛舍中。 不料驛舍中早有埋伏,半夜來襲,可憐英布在睡夢中竟被殺死了。不消說,這殺死英布的壯士是吳臣所派遣的。吳臣得了英布的首級,當然是獻給高祖報功不題。

        卻說高祖大破英布,平定淮南,便順道返故鄉沛邑,大宴家鄉父老,并重賞鄰居酒店的主人武負王媼。真所謂衣錦榮歸。同時豁免了沛邑豐邑的賦役。在家鄉盤桓了十幾天,才啟駕到淮南,又連接兩次喜報:是長沙王吳臣獻上英布的首級;二是周勃發來的捷報,將陳豨斬首;就連雁門雲中二郡亦已平定,請旨定奪云云。高祖便下旨叫周勃班師;并將荆地改名為吳,立兄仲子吳王。那時子弟分封,共計八國:淮陽淮南,除楚王交吳王濞係高祖的侄兒外,其餘皆係高祖的親子呢!總道是骨肉至親,當無異志,誰知來也會變生不測呢!那時異姓功臣稱王的,只有長沙王吳臣燕王盧綰了。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四節 呂后毒計大戮功臣 (2.4.4) - (1)
↑ 第四節 呂后毒計大戮功臣 (2.4.4) - (2)
↑ 第四節 呂后毒計大戮功臣 (2.4.4) - (3)
↑ 第四節 呂后毒計大戮功臣 (2.4.4) - (4)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1 則留言:

  1. 異姓功臣稱王的,只有長沙王吳臣和燕王盧綰了。且看後續發展....

    ●【長沙王吳臣】的小筆記:
    在「第四節 呂后毒計大戮功臣 (2.4.4)」
    長沙王吳臣,遣使貽書給英布,叫他到長沙去避難。
    英布因與吳臣有郎舅親誼的關係,得了吳臣的書信,很是高興,急忙改道走向鄱陽;
    夜宿驛舍中。 不料驛舍中早有埋伏,半夜來襲,可憐英布在睡夢中竟被殺死了。
    不消說,這殺死英布的壯士是吳臣所派遣的。
    吳臣得了英布的首級,當然是獻給高祖報功不題。

    ●【燕王盧綰】的小筆記:
    在「第一節 漢高祖即位後的政治措施 (2.4.1)」
    燕王臧荼謀反,高祖領兵親征。臧荼尚未出兵,而漢軍已經殺到,
    結果臧荼大敗被擒,斬首了事。他的兒子臧衍則被逃脫,投奔匈奴去了。燕地平定,
    高祖便封與他同日出生的同里同學的盧綰去做燕王,自率大軍返都。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