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4日 星期一

第九節 烹酈生楚漢劃界 (2.3.9)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第二冊 中古時代 (由秦至文景之治)

第三章 項羽分封後的楚漢相爭

第九節 烹酈生楚漢劃界 (2.3.9)

        却說項羽彭越又截斷他的粮運,惱得火星直冒,便決定親擊彭越,留曹咎司馬欣防守成皋。那時彭越據守外黃項羽怒氣勃勃的率兵攻城;接連數日,尚未攻下。氣得項羽七孔冒煙,再令軍士急攻。城中很是危急,彭越自知難守,等到夜静更深的時候,又潛開北門溜走了,楚兵追趕不及。城中已無人主持,只好開城投降。項羽進入外黃,怒氣未息,便下令凡年在十五歲的男丁,一律押往東門活埋洩恨。可憐城中的老百姓,聽得此令一出只嚇得魂飛魄散;哀哭悲號,聲震全城。其中有一個十三歲的小孩,挺身而出,竟往楚營求見項羽。楚兵見他年幼,不願通報。那小孩說:「我的父親曾做縣令的門客,我今年十三歲,因有要事禀報大王,請煩通報。」楚兵見他口齒伶俐,也覺可愛,便替他通報了。項羽聽說一個小孩求見,也覺得奇異,便叫兵士引入。小孩見了項羽行過跪拜禮,便起立垂手站在一傍。項羽見他面目清秀,也覺得惹人憐愛,便很柔聲的問他說:「看你這小小年紀。也敢來見我麼?」小孩很有禮貌的拱手回答說:「大王是人民的父母,那我就等於是大王的赤子;赤子愛慕父母,常附膝下。難道父母不許謁見嗎?」項羽本來喜歡奉承,見小孩說得入情入理,便很高興的說:「那你到這裡來,一定有什麼意見,可說給我聽。」 小孩說:「外黃的百姓,久仰大王的威德,只因彭越驟來攻城,百姓無兵無餉,只好向他暫降,百姓的本意,仍望大王前來解救。現彭越被大王趕走,百姓感恩不淺。但聽說有一種謠傳:大王要把全城十五歲以上的男丁,統統活埋。小民覺得大王德同堯舜,威過湯武,斷不致如此屠殺;這不但對大王無益,反而有損德威。故斗胆進來,請大王明令曉諭,使全城百姓安心,而免人人危懼!」 項羽說:「你說彭越刼制人民,也還有理;但我引兵到此,為何還幫助彭越拒守呢?」小孩不慌不忙,反正容的說 :「彭越聽說大王親征,恐百姓內應,派親兵守住四門,百姓手無寸鐵。無法開城出迎。彭越見人心未附,故趁夜出走。若百姓甘心助逆,必定還要拼命堅守。現在彭越一走,立即開城迎駕。可見百姓是沒有幫助彭越哩!假使大王不察民情,定要活埋壯丁,百姓沒法反抗,只好受死;但外黃以東尚有十餘城,聽說大王要活埋百姓,何人再敢投降?反正投降亦死,不如拼命死守,尚有一線希望。就算大王能處處得勝恐怕也要費盡心機。俗話說:『殺人一萬,自損三千。』這不是對大王無益而有損嗎?」 項羽聽小孩所說,合情合理,便對小孩說:「好吧!我就接受你的意見赦免全城百姓罷!」說完,又叫左右重賞了這小孩;便下令赦免全城百姓,并令軍隊不得侵擾百姓。此令一下,全城百姓皆大歡喜。當時還以為是項王大發慈悲,後來才知道是一個小孩解救了全城的生命。只可惜史家沒有留下小孩的姓名。故無法查考。像項羽這樣殘暴的人,假使有人匡正,又何嘗不能為善呢?外黃以東十餘城,聽說外黃人民,未遭殺害,便都望風投降了。但魏地十七城雖然收復,而成皋又被漢兵奪回去了。楚守將曹咎司馬欣都兵敗自殺。消息傳來,真把一個剛暴的霸王氣得咆哮不已,立刻又引兵西赴成皋去了。

        當項羽離開成皋的時候,曾叮囑守將曹咎固守,再派司馬欣為助。總道是萬無一失;誰知張良陳平,用激怒楚軍的方法,一面派兵士去引誘楚軍,一面埋伏汜水左右。果然楚軍中計,被埋伏的漢軍,殺得大敗。楚將曹咎和司馬欣都自殺了。漢軍進入成皋,虜獲楚軍的戰利品很多;又派人向敖倉運來軍粮。復引兵出屯廣武,以阻住項羽回軍。

        現在且說韓信奉命往趙地征募兵丁,東出擊齊。當然非短時間可能辦到。那時劉邦帳下謀士酈生,邀功心切,請命前往招降齊王,免得再勞兵力,劉邦又派他前往。當項羽征齊時,因彭城失守,故回救彭城;嗣後因接連與漢軍交戰,也就沒有辦法顧及征齊了。就是留攻城陽的軍隊,也因久攻不下便次第調回了。所以地經過年餘沒有兵禍,田横擁立兄子田廣齊王,自己則為齊相。至韓信募兵攻齊,已有情報傳入齊都(今山東臨淄縣) ,田横也就防着,派重兵防守險要。當酈生到達齊都,勸齊王歸漢,并陳述利害得失。而齊王本已有心歸漢,但恐韓信再進兵至齊;酈生滿口應承,可阻止韓信進兵。於是便由酈生修書給韓信,說齊願歸漢不必進兵。那時韓信已募足軍隊,出發至平原。接到酈生的書信,便回信說:「既齊已歸漢,我當即日回師南下」等語。齊王得到韓信給酈生回信,便也安心,下令解嚴,并款留酈生幾日。酈生好酒貪杯,竟一連酒宴數日,仍未回去。誰知這幾杯黃湯,竟把他這條老命送掉了。

        韓信本擬移軍南下,與劉邦會師,共同擊楚。忽他帳下一個謀士(ㄎㄨㄞˇ)進言說:「將軍奉命擊齊,費了很多心血,纔得東行;而漢王只派一個文士,便說服了齊國,是不是可靠,尚沒有把握。且漢王并沒有命令來阻止將軍,將軍豈可憑酈生一封信,便馬上停止軍事行動?而且酈生只是個文士,憑他三寸舌,便下齊七十餘城;將軍帶兵數萬,轉戰年餘纔得平趙五十餘城。將軍為將數年,反不及一個文士的功勞。豈不令人見笑?為將軍着想,不如乘齊國沒有準備,長驅直入,掃平齊境。這功勞不都屬於將軍了嗎?」 韓信聽了,猶恐害了酈生的性命。蒯徹又進一步說:「將軍沒有虧待酈生,而酈生却對不起將軍。若不是酈生想奪功勞,為什麼漢王本派將軍攻齊,而後又派酈生呢?」 韓信聽了勃然心動,立即派兵渡平原攻入歷下,齊軍毫無準備,一路順風,竟兵臨臨淄城下了。齊王聽說韓信大軍攻入齊境,不覺大怒,以為被酈生所出賣;便下令將酈生活活的抛入油鍋中烹死了。臨淄城不到數天便被韓信攻破,齊王君臣逃奔到高密,派使向楚稱臣,請項羽發兵相救。

        且說項羽兵臨廣武,因廣武本是山名,山中有一斷溝,名為鴻溝(今河南滎陽縣境)形勢險阻,漢軍依溝築壘固守,楚軍亦無法進攻。但漢軍敖倉運粮接濟,楚軍則運粮千里,常感粮食不足,不便久持;接着使又來請求救兵,頗使項羽左右為難。心想發兵救齊,尚可牽制韓信,免得兩軍會師;於是便派大將龍且副將周蘭領兵二十萬救齊,一面向劉邦挑戰,但劉邦只是固守不出。項羽急得沒有辦法,只好把劉邦的父親太公押到溝傍,威脅劉邦:若不投降,就要烹殺他的父親。劉邦聽了很是着急。張良說:「大王不必憂慮。現在項伯在楚營,必會相救 。決不會讓項羽胡來!」 劉邦乃使人傳話說:「我與項羽同事義帝,并約為兄弟,我的父親也就是他的父親。他如果要烹殺的話,請分我一杯羹。」項羽聽了,怒不可遏,便要將太公烹殺 。項伯走出諫阻說:「天下事尚未可知,不要做得太過。現在殺人家的父親,有什麼好處?反多惹人仇恨罷了!」項羽只得罷手,果然不出張良所料。

        兩軍相持,使得項羽進退不得。正在憂慮粮盡兵疲,難以久持的時候,忽探馬來報:大將龍且韓信殺得兵敗身亡。這一下,使一個身經百戰的霸王,也不免大驚失色了。原來楚將龍且奉命援齊,至濰水東岸與齊兵會師。誰知韓信暗中派將帶兵在濰水上流用砂囊阻往流水,一面派使向龍且約戰。到了交戰那天,因濰水上流被砂囊阻止,故水勢很淺,徒涉即過。韓信率兵渡過濰水,到達東岸,與龍且交戰。故意詐敗,涉水逃回西岸;龍且也就引兵涉水來趕。韓信兵退回西岸後,一聲砲響,上流將砂囊搬開,水勢向下流奔來;龍且的兵,已上西岸的被漢軍追殺;尚在水中的則被水淹死,留在東岸則又被上游的伏兵殺來;結果大將龍且被殺,副將周蘭被擒。二十萬援齊的楚軍,所剩無幾了。韓信乘勝追擊,齊王田廣被擒斬首;只有田橫一人帶數十騎,去投奔彭越去了。齊地七十餘城,望風披靡,全部平定。韓信既平定齊地,當然想做齊王;便向劉邦告捷,并言齊地人心反復,且南與楚接境,難免復叛,請以為「假王鎮守」等語。劉邦看了大怒說:「我因在這裡,日夜望他來助;他不來助我,還想做齊王麼?」 當時張良陳平在側,忙輕輕用腳去躡劉邦的腳趾;劉邦到底心靈,忙停止罵聲,將韓信的書給二人看。二人看完,附耳對劉邦說:「現我方正不利,怎能禁止韓信為王?不若使他為齊王。尚可為我們守着,以為聲援。否則的話,恐生變故哩!」 劉邦於是又假作生氣的說:「大丈夫既然能夠平定諸侯,不妨就做真王,為什麼還稱假王呢!」於是便派張良賚(ㄌㄞˋ 賜也 )印赴齊,封韓信齊王。韓信得印甚喜,并答應即發兵攻楚。韓信稱王後,大閱兵車,準備擊楚。忽有楚使武涉來見,勸韓信與楚議和,與漢三分天下,鼎足稱王。韓信不從。又有謀士蒯徹勸韓信獨立。韓信以漢王待他甚厚,不肯忘恩負義。蒯徹見韓信不聽他的勸告,便假裝瘋狂。往別處去了。韓信也不追尋,但只停兵觀望而已。

        劉邦固守廣武,日望韓信兵來,久等未到;乃封英布淮南王,使他再到九江。去截斷楚軍的後路;一面派使送書給彭越,叫他仍侵入魏梁,去截斷楚軍的粮道。又恐怕項羽再把他的父親太公作為要挾品,或者乘怒將他的父親殺害。便與張良陳平商議,決定派使向楚營議和:願以滎陽東南二十里外的鴻溝為界,溝西屬漢,溝東屬楚;附帶的條件是,楚方放回太公呂后項羽武涉去說韓信不成,而粮食又將告盡,迫不得已,只好接受議和的條件。立約後,放還太公和呂后,便引兵軍歸去了。這正是漢王四年九月間的事。現在象棋中「楚漢分界」和 「鴻溝」的典故,便是由此而來的。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原書掃描如下:
↑ 第九節 烹酈生楚漢劃界 (2.3.9) - (1)
↑ 第九節 烹酈生楚漢劃界 (2.3.9) - (2)
↑ 第九節 烹酈生楚漢劃界 (2.3.9) - (3)
↑ 第九節 烹酈生楚漢劃界 (2.3.9) - (4)


<【前一篇】                  【緣起】【總目錄】【代序】--【第二冊】                  【後一篇】>

1 則留言:

  1. 關於【齊王】的小筆記

    ●在「第六節 殺郡守項梁叔姪舉兵 (2.2.6)」 -- (齊王田儋> 田市 (田榮為相))
    却說秦將章邯滅張楚王陳勝後,接着使進擊魏王咎於臨濟 (今河南陳留縣西北)。
    齊王田儋派兵相救,為秦所敗。田儋戰死,魏王咎自殺。魏咎的弟弟魏豹投奔到楚。
    楚懷王給他數千兵,反攻魏地,擊退秦兵。楚懷王乃立魏豹為魏王。
    齊地又為田榮平定,立田儋的兒子市為齊王。田榮自為齊相,魏齊二地又暫時算是安定了。

    ●在「第二節 焚咸陽項羽還鄉 (2.3.2)」-- (齊王田市)
    膠東王 - 田市 - 齊王 - 即墨(山東即墨縣) - 齊地一部份
    齊王 - 田都 - 齊將 - 臨淄(山東臨淄縣) - 齊地一部份
    濟北王 - 田安 - 項羽將 - 博陽(山東泰安縣) - 齊地一部份

    ●在「第三節 張良獻計焚棧道 (2.3.3)」 -- (齊王田榮)
    田市封為膠東王,而封田都為齊王,田安為濟北王;
    田榮不遵項羽的命令,把田都趕走。田市怕項羽將來報復,便私自逃往膠東。
    田榮恨田市私逃, 自領兵追殺田市;
    又把濟北王田安刺殺,便自稱為齊王,佔有三齊的地盤。

    ●在「第六節 陳平棄楚歸漢 (2.3.6)」 -- (齊王田榮> 田假> 田横)
    項羽攻入齊地....田榮逃出城陽,走入平原。
    平原的老百姓本來不服田榮,便把他殺了。
    項羽縱兵殺入城陽,...以田假為齊王。誰知齊人不喜歡田假,
    而擁立田榮的弟弟田横,把田假趕走了。

    ●在「第九節 烹酈生楚漢劃界 (2.3.9))」 -- (齊王田廣)
    所以齊地經過年餘沒有兵禍,田横擁立兄子田廣為齊王,...
    ....韓信乘勝追擊,齊王田廣被擒斬首;
    只有田橫一人帶數十騎,去投奔彭越去了。

    回覆刪除